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解读 >> 系统实践

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 新村委职责分工及协同发展方案

  • 2025-08-23 22:09:23 9

一、新村委核心定位

新村委作为文化城项目专项执行机构,受项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,以“数智赋能、生态优先、服务新老融合、驱动产城协同”为核心使命,聚焦文化城战略落地、高端资源整合、新村民服务及跨域协同,与原村委会、集团公司形成“专项执行+基层治理+市场运营”的三角支撑体系。其核心价值在于:不替代原村委的法定基层治理职能,不干预集团公司的市场化运营,而是通过专业化执行、创新性服务,破解“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”“新老村民融合”“数智技术落地”三大核心课题,成为文化城建设的“战略转化器”“资源连接器”“融合助推器”。

二、新村委职责分工(按岗位细化)

(以“专业分工、高效执行”为原则,聚焦项目专项职能,避免与原村委、集团公司职能重叠)

1. 新村委主任

核心职责:统筹新村委全面工作,对接领导小组战略部署,牵头跨组织协同。

具体工作:

分解领导小组下达的年度战略目标(如生态保护指标、产业项目落地进度),制定《季度执行清单》并跟踪落实;

作为新村委对外协同第一责任人,定期与原村委主任、集团公司CEO召开三方协调会,解决跨组织卡点问题(如产业用地衔接、新村民准入标准争议);

主持新村委内部决策,对重大事项(如千万级以上资源引进、新村民积分体系调整)拥有最终决策权,决策前需征求原村委意见(涉及原村民利益时)。

2. 副主任(1)——产业规划与资源整合

核心职责:牵头文化城产业规划落地,整合外部高端资源(人才、资本、技术)。

具体工作:

制定数智康养、生态文旅、绿色农业等专项产业实施方案,明确技术标准(如智慧养老平台功能模块)、落地时序(如文旅IP打造分阶段目标),报领导小组审批后推动实施;

建立“全国资源库”,定向引进生态技术团队(如土壤修复专家)、康养运营机构(如高端养老品牌)、文旅流量平台(如文旅电商合作),每季度至少落地1个标杆合作项目;

对接政府产业扶持政策(如生态补偿、数字经济补贴),为集团公司招商引资提供政策解读与申报支持,确保年度政策资金申报成功率80%

3. 副主任(2)——新村民服务与融合促进

核心职责:全周期服务新村民,推动新老村民深度融合。

具体工作:

制定新村民准入标准(含资源匹配度、生态理念认同度评估),牵头准入审核(联合集团公司、原村委代表组成评审组),确保新村民与文化城定位匹配(如高端康养人才、生态投资人占比60%);

建立新村民“全周期服务包”,涵盖落户对接(户籍、社保衔接)、资源对接(如技术团队与本地产业匹配)、生活配套(如高端医疗预约),新村民满意度≥90%

设计“新村民贡献积分体系”,按资源投入(如资金到位率)、产业贡献(如项目税收)、社区参与(如生态公益活动)量化积分,积分与股权调整、公共服务权益(如优先使用康养设施)挂钩。

4. 委员(数智化运营)

核心职责:负责文化城数智平台建设与运营,支撑高效治理与产业赋能。

具体工作:

搭建“数智文化城平台”,整合生态监测(如空气质量、水质数据)、产业运营(如文旅预订、康养服务调度)、新老村民服务(如积分查询、需求提交)等功能模块,确保数据实时更新、跨组织共享(与原村委、集团公司数据互通);

运营“智慧决策中枢”,通过大数据分析产业运营瓶颈(如文旅客流低谷原因)、新村民需求热点(如康养课程偏好),每月形成《数智运营报告》,为新村委决策提供数据支撑;

培训原村委、集团公司使用数智工具(如“数智村务系统”操作),提升跨组织协同的数字化效率。

5. 委员(生态保护与项目监管)

核心职责:监督生态保护措施落地,保障产业项目与生态协调发展。

具体工作:

制定文化城生态保护负面清单(如禁止高污染产业、限制建筑高度),对集团公司产业项目(如康养社区建设)开展生态影响预审,通过率需达100%

联合原村民生态守护队开展日常生态巡查,利用数智平台实时监测生态指标(如PM2.5、森林覆盖率),发现超标立即协调集团公司整改,整改完成率≥95%

组织生态保护创新实践(如“新村民生态实验室”),鼓励新村民(如环保专家)参与生态技术研发(如污水循环利用),每年至少形成1项可推广的生态技术成果。

6. 委员(跨村协同与品牌建设)

核心职责:推动文化城范围内多村协同发展,打造数智生态养生品牌。

具体工作:

建立“跨村协同机制”,协调相邻村共享基础设施(如智慧交通接驳、污水处理站)、联合开发产业项目(如跨村生态研学路线),每季度召开1次跨村协调会;

牵头文化城品牌建设,设计IP形象(如“数智康养大使”)、策划品牌活动(如“国际生态养生论坛”),通过新村民资源(如媒体人脉、行业影响力)扩大品牌声量,年度品牌曝光量≥1000万次;

收集各村落特色资源(如非遗技艺、古树名木),融入文化城整体品牌叙事,形成“一村一特色、全域共品牌”的发展格局。

三、协同发展机制(与外部组织及内部联动)

(以“目标共担、资源互补、价值共生”为核心,构建全域协同网络)

(一)与原村委的协同:传统与创新融合,筑牢治理根基

1. 战略落地协同

新村委将文化城总体规划分解为“村落任务包”(如A村重点发展康养民宿、B村侧重生态农业),与原村委共同制定《村落实施细则》,原村委负责协调原村民配合(如土地流转意愿征集),新村委负责资源导入(如民宿运营团队),双方按任务包进度共同考核。

每季度联合开展“战略落地回头看”,原村委反馈原村民对项目的接受度(如满意度调研),新村委调整执行策略(如优化民宿租金分配比例),形成“制定-执行-反馈-优化”闭环。

2. 新老融合协同

共建“新老村民融合中心”:原村委提供场地(如闲置村屋改造),新村委负责运营(配备专职融合导师),开设“新村民课堂”(学方言、懂民俗)和“原村民课堂”(学数智工具、懂市场规则),每月各举办2期,参与率≥80%

联合设立“融合贡献奖”:对推动新老协作的典型(如原村民带新村民发展生态种植、新村民帮原村民直播带货),由双方共同评选,获奖案例纳入文化城示范库,奖金从集团公司协同基金列支。

3. 应急联动协同

建立“应急双响应”机制:遇生态灾害(如暴雨)、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,原村委负责组织原村民转移、物资分发,新村委负责调用新村民资源(如医疗团队、应急设备)、对接外部救援力量,双方共享应急指挥平台,响应时间≤30分钟。

(二)与集团公司的协同:产业与服务联动,激活市场动能

1. 产业项目协同

新村委牵头“产业需求对接会”:每季度组织集团公司(提项目需求)与新村民(提资源供给)精准对接,如集团公司需康养设备供应商,新村委匹配有相关人脉的新村民,促成合作的给予积分奖励(纳入新村民贡献体系)。

联合监管产业落地:新村委从生态合规性、新村民参与度角度,集团公司从市场效益角度,共同对在建项目(如智慧康养社区)进行月度巡查,发现问题联合出具整改单,整改不到位的暂停项目资金拨付。

2. 资源转化协同

新村委建立“新村民资源转化清单”:梳理新村民的技术(如AI康养算法)、渠道(如高端客户社群)、资本等资源,与集团公司共同评估转化价值(如算法可嵌入康养平台),转化成功的按收益的5%给予新村民奖励(从集团公司利润中列支)。

集团公司为新村委提供“产业数据支撑”:定期共享项目营收、客流分析等数据,新村委据此优化新村民引进方向(如文旅项目客流不足时,重点引进有文旅运营资源的新村民)。

3. 利益监督协同

新村委参与集团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审议:从新村民贡献公平性角度提出建议(如调整贡献奖励权重),确保分配方案经新村民代表(占比30%)与原村民代表(占比30%)联合评议通过后实施。

联合开展“新村民股权合规性检查”:每年由新村委(查贡献积分与股权匹配度)、集团公司(查股权登记合规性)共同检查,发现违规(如虚增贡献积分)的立即纠正,追究相关人员责任。

(三)内部协同:岗位联动,提升执行效能

1. 岗位衔接机制

建立“项目专班制”:针对重大项目(如国际康养论坛),由主任任组长,相关岗位委员(如资源整合岗负责嘉宾邀请、品牌建设岗负责活动策划)组成专班,明确分工、限时办结,专班进度每日在内部平台公示。

日常工作“双向反馈”:如数智化运营岗发现新村民对康养服务投诉较多,立即反馈给新村民服务岗,共同优化服务流程;生态监管岗发现产业项目违规,同步反馈给产业规划岗,调整项目准入标准。

2. 考核激励机制

年度考核“协同分”占比40%:由原村委(评新老融合成效)、集团公司(评产业协同效率)、新村民代表(评服务满意度)各按10%15%15%打分,考核结果与薪酬(绩效部分)、续聘直接挂钩。

设立“协同创新奖”:对提出跨岗位、跨组织协同方案(如“新村民资源-集团项目-原村民就业”联动模式)并落地见效的,给予团队奖金(年度工资总额的5%),并纳入文化城创新案例库。

四、保障措施

1. 能力保障

建立“新村委人才成长计划”:每年选派2名骨干到国内标杆生态社区、数智企业挂职学习,邀请领导小组专家、新村民中的行业领军者开展“专项技能工作坊”(如资源谈判技巧、数智平台运营),提升专业能力。

配置“数智办公套件”:为成员配备移动办公设备、接入文化城大数据中台,实现项目进度、新村民需求、生态数据等信息一键查询,提升决策效率。

2. 制度保障

制定《新村委协同工作手册》:明确与原村委、集团公司的协同流程(如会议召集、文件流转)、争议解决机制(如分歧提交领导小组仲裁),确保协同有章可循。

建立“容错纠错机制”:对在创新协同中因客观因素导致的失误(如资源引进未达预期),经评估后免予追责,鼓励主动试错;对主观失职(如数据造假)严肃问责。

3. 资源保障

经费来源:年度运营经费(含人员薪酬、活动组织)由集团公司按文化城年度营收的3%拨付,专项项目经费(如数智平台建设)由领导小组从项目专项资金中列支,经费使用接受第三方审计。

新村民资源池:建立“新村民志愿智库”,吸纳有空闲时间的新村民(如退休专家、企业高管)担任顾问,为新村委提供免费咨询(如产业规划建议),服务时长纳入新村民贡献积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