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解读 >> 系统实践

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 新增村委会(新村委)实施方案

  • 2025-08-23 22:10:27 11

一、总体定位与核心目标

定位:新村委是文化城项目专项执行机构,受项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,以“生态优先、数智赋能、服务新老村民、推动产城融合”为核心,协同原有村委会、集团公司实现文化城战略落地,既不替代原有村委会的法定基层治理职能,也不干预集团公司市场化运营,聚焦“统筹协调、资源整合、创新服务”三大核心价值。

目标:3年内推动文化城核心产业(数智康养、生态文旅、绿色农业)初具规模,新村民满意度≥90%,与原有村委会协同效率提升50%,成为连接领导小组、原村民、新村民、集团公司的“桥梁型组织”。

二、核心职能与权责边界

(明确与原有村委会、集团公司的分工,避免职能重叠)

1. 战略执行与规划落地

对接领导小组战略部署,将文化城总体规划分解为年度任务(如生态保护指标、产业项目进度),细化至具体村域;

牵头制定数智康养、文旅融合等专项实施方案,报领导小组审批后推动落地,定期汇报执行进度。

2. 资源整合与跨域协同

全国范围内整合高端资源:引进生态技术团队、康养专家、文旅运营机构等,建立“专家智库”(含10-15名行业顶尖人才);

协调跨村域资源联动:推动相邻村共享基础设施(如智慧交通、污水处理站)、联合开发产业项目(如跨村生态研学路线);

对接政府部门:争取生态补偿、产业扶持等政策资源,为集团公司招商引资提供政策解读与落地支持。

3. 新村民服务与融合促进

新村民全周期服务:负责新村民准入审核(联合集团公司制定准入标准,如资源匹配度、生态理念认同度)、落户对接(协调户籍、社保衔接)、需求响应(建立“新村民服务中心”,提供政策咨询、生活配套指引);

新老村民融合推动:组织“新村民融入计划”,包括产业协作对接(如匹配新村民技术与原村民资源)、文化交流活动(如“生态共创工作坊”“村落文化探访”)。

4. 数智化治理与创新实践

搭建“数智村务平台”:整合新村民信息、产业项目数据、生态监测指标,实现与原有村委会、集团公司的数据共享(如实时同步新村民贡献值、生态保护成效);

创新治理工具: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产业项目对生态的影响,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;建立“新村民积分制”(积分可兑换公共服务权益),激励参与社区建设。

三、成员选拔与结构设计

(打造专业化、年轻化、多元化的执行团队)

1. 选拔标准

专业背景:优先选拔生态保护、智慧康养、文旅运营、数字经济、社区治理等领域人才,需具备5年以上相关行业经验;

能力要求:熟悉国家生态文明政策,具备资源整合、跨部门协调能力,认同文化城“生态+数智+养生”理念;

结构配比:年龄30-50岁占比≥80%,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≥90%,涵盖技术、管理、服务等复合型人才。

2. 选拔流程

发布公告:通过全国政务平台、行业协会、高校智库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;

多层评审:领导小组牵头成立选拔委员会(含生态专家、原村民代表、法律顾问),通过“材料初审→实操考核(如制定某村产业方案)→面试答辩”三级筛选;

公示与任命:拟录用名单公示7个工作日,无异议后由领导小组正式任命,签订3年任期合同(含绩效考核条款)。

3. 组织架构(5-7人核心团队)

主任1名:统筹全面工作,对接领导小组,主持与原村委会、集团公司的协同会议;

副主任2名:分别负责“产业发展与资源整合”“新村民服务与生态规划”;

专职委员2-4名:按职能细分(如数字技术应用、文旅项目落地、跨村协调),具体执行专项任务。

四、决策机制与运行规则

(确保高效决策、权责清晰、风险可控)

1. 分级决策流程

日常事务(如新村民入住指引、小型文化活动组织):由副主任牵头,3个工作日内办结,结果报主任备案;

重要事项(如引进单个投资超千万元的产业项目、调整新村民积分规则):主任主持内部会议(参会率2/3),半数以上同意后,需征求原村委会意见(书面反馈),再报领导小组备案;

重大事项(如涉及土地用途调整、新村民股权量化标准修订):需提交领导小组审议,经批准后联合原村委会、集团公司执行。

2. 协同联动机制

月度联席会议:与原有村委会、集团公司每月召开一次会议,同步工作进展、协调解决跨组织问题(如产业项目用地与原村民利益协调);

信息共享平台:通过“数智村务系统”实时共享新村民数据、产业进度、生态指标等信息,确保三方信息对称;

应急协同:遇突发情况(如生态灾害、重大纠纷),启动“三方应急小组”(新村委、原村委会、集团公司各1名代表),4小时内响应处置。

五、考核与监督体系

(以结果为导向,确保履职效能与公平公正)

1. 绩效考核指标(KPI

产业落地:年度重点项目完成率(如智慧康养社区建设进度)90%

新村民服务:新村民满意度90%,融入活动参与率≥80%

协同效率:与原村委会、集团公司的问题解决率95%

生态成效:负责区域内生态指标(如水质、绿化率)达标率100%

2. 考核方式

季度自评:新村委内部对照指标自查,形成报告报领导小组;

年度考评:由领导小组牵头,联合原村民代表(占比40%)、新村民代表(占比30%)、集团公司(占比30%)进行综合评分,结果与薪酬、续聘挂钩(优秀者优先续聘,不合格者启动解聘程序)。

3. 监督机制

内部监督:设立专职纪检员(由领导小组派驻),监督决策合规性、经费使用透明度;

外部监督:通过“数智监督平台”公示工作动态、经费支出(每季度一次),接受原村民、新村民的投诉与建议(7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结果)。

六、经费与保障措施

1. 经费来源

主要由集团公司按年度运营预算拨付(占比70%),用于人员薪酬、活动组织、办公开支;

项目专项资金支持(占比30%),用于资源引进、数智平台建设等专项工作。

2. 能力保障

定期培训:每年组织2次专业培训(如生态政策解读、数智工具应用),提升团队专业能力;

智库支持:“专家智库”提供技术指导,为重大决策提供专业建议。

3. 制度保障

制定《新村委工作手册》,明确职能、流程、权责,确保规范运行;

与原有村委会、集团公司签订《协同备忘录》,固化联动机制,避免推诿扯皮。

七、实施步骤

1. 筹备阶段(1-2个月)

完成成员选拔与任命,明确岗位职责;

搭建“数智村务平台”基础版,制定首批工作清单。

2. 试运行阶段(3-6个月)

启动新村民服务中心,开展首批新村民对接;

推动1-2个示范产业项目落地,检验协同机制。

3. 正式运行阶段(6个月后)

全面履行职能,按考核指标推进工作;

每半年总结优化一次机制,持续提升效能。

结语:新村委作为文化城建设的“专项引擎”,将以专业化执行、创新性服务、协同化治理为抓手,推动生态保护、产业发展与村民融合深度结合,为文化城成为“数智生态养生标杆”提供核心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