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告 > 公告公示

2863社群共建章程(范本)

  • 2025-08-22 09:08:27 17

第一章 总则

第一条 社群宗旨

本社群(以下简称2863社群”)是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的核心治理单元,以“生态共护、数智协同、文化共生、利益共享”为宗旨,推动成员从“居住者”转变为“共建者”,构建“各尽所能、各得其所、和谐共善”的文明新形态实践社群。

第二条 核心理念

1. 生态优先:以保护和增值10万亩土地生态基底为前提,将每一份生态贡献转化为可感知的价值;

2. 数智赋能:通过区块链、AI等技术实现贡献可追溯、权益可量化、决策可参与,让技术服务于社群共建;

3. 文化扎根:传承地方非遗、传统智慧,通过代际互助、数字活化让文化在日常实践中延续;

4. 社群自治:以《社员公约》为纽带,建立“多元参与、协商共治”的治理机制,平衡个体需求与集体利益。

第三条 适用范围

本章程适用于所有2863社群成员(含个人、家庭及机构),覆盖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全域的生态保护、资源利用、文化活动、社群治理等场景。

第二章 成员资格与权利义务

第四条 成员资格

1. 准入条件:

认同本章程及《2863社群社员公约》;

在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居住或经营(含生态农业、康养服务、文化传承等相关机构);

完成“数字身份认证”(含生态承诺、技能登记),并通过区块链存证。

2. 退出机制:

自愿退出需提前30天提交申请,结清积分权益;

若违反章程且拒不整改(如恶意破坏生态、损害社群利益),经社群理事会表决可暂停或取消成员资格,相关权益按比例扣除。

第五条 成员权利

1. 参与决策权:通过“积分加权投票制”参与社群重大事项决策(如年度生态项目、公共设施建设);

2. 资源共享权:使用共享农场、共享食堂、非遗工坊等公共空间(按积分等级享受优先使用权);

3. 权益分配权:按生态贡献积分、文化传承积分等获得碳汇收益分红、数字股权及全球生态项目参与权;

4. 监督建议权:监督社群理事会及各委员会工作,提出生态保护、服务优化等建议;

5. 文化传承权:参与非遗培训、传统节庆等活动,申请“非遗数字传承人”认证并获得专项支持。

第六条 成员义务

1. 生态守护:参与植树、垃圾分类、河道清理等生态行动,遵守“零化肥、零农药”等生态公约;

2. 技能贡献:通过“技能互换平台”分享专业能力(如年轻人教老人用智能设备,老人传非遗技艺);

3. 文化传承:保护老种子、老技艺,协助记录地方民俗(如方言童谣、节气仪式)并上传至“非遗数字档案库”;

4. 遵守公约:维护公共空间秩序,执行社群决策,参与邻里互助(如代际陪伴、应急支援)。

第三章 治理架构

第七条 社群大会

1. 最高决策机构:由全体成员组成,每年召开1次年度大会,审议年度工作报告、预算方案及重大事项(如章程修订);

2. 临时会议:经1/3以上成员提议或理事会表决,可召开临时大会(涉及生态紧急修复、重大规则调整等);

3. 表决规则:采用“积分加权投票制”——1积分=1票,生态贡献突出者(年度积分前10%)享有2倍投票权,确保核心共建者的话语权。

第八条 理事会

1. 执行机构:由9名成员组成(含个人代表6名、机构代表3名),任期3年,可连选连任(最多2届);

2. 职责:

执行社群大会决议,制定年度工作计划;

统筹积分管理、资源调配及公共空间运营;

协调与政府、企业的对接(如对接六库资源、落实政策支持)。

3. 产生方式:由社群大会从“年度优秀共建者”(积分前20%)中差额选举产生。

第九条 专业委员会

1. 生态委员会:由生态专家、环保志愿者组成,负责制定生态保护方案、组织修复行动、核算碳汇积分;

2. 数智委员会:由数字技术人员、社群成员代表组成,负责维护积分系统、开发适老化数字工具、保障数据安全;

3. 文化委员会:由非遗传承人、文化学者组成,负责组织非遗培训、传统节庆、数字文化创作(如NFT藏品开发);

4. 共善委员会:由社工、医护人员组成,负责代际互助、邻里调解、共享服务(如共享食堂运营)。

第四章 积分与权益体系

第十条 积分获取

1. 生态贡献积分:

植树1=50积分,参与河道清理1小时=20积分;

减少家庭碳足迹(如绿色出行、厨余堆肥)=每月最高300积分;

举报污染行为并核实=100-500积分(按情节严重程度)。

2. 文化传承积分:

教授非遗技艺1小时=30积分,记录方言童谣1=50积分;

创作生态主题文化作品(如绘画、诗歌)=100-500积分(按传播影响力)。

3. 社群服务积分:

教老人用智能设备1小时=20积分,为邻居送餐1=15积分;

参与社群治理(如委员会工作)1小时=40积分。

第十一条 积分权益

1. 资源兑换:

积分可抵扣物业费(100积分=10元)、共享食堂餐费(50积分=1份套餐);

积分达5000分可兑换亚马逊雨林修复考察资格,达10000分可参与全球护鸟行动。

2. 收益分红:

年度碳汇交易收益的30%按积分比例分红(1000积分=1股分红权);

非遗NFT藏品销售收益的20%纳入积分奖励池,定向奖励文化传承贡献者。

3. 数字资产:

积分达30000分可获得“生态数字股权”,享受社群生态产业增值收益;

积分可跨城通用(全国2863城互认),兑换异地旅居、特色农产品等权益。

第五章 文化共建与代际共生

第十二条 文化传承机制

1. 非遗工坊:每月开设苗族银饰、蓝染等非遗课程,由文化委员会认证的传承人授课,学员完成作品可获积分奖励;

2. 数字家谱:鼓励成员建立“区块链数字家谱”,关联祖辈生态贡献(如爷爷种植的树木、父亲参与的修复工程),传承“生态家风”;

3. 节气社群:春分、冬至等节气举办集体活动(如荠菜饺子宴、汤圆祈福),融入“食物+故事+仪式”,让传统习俗自然生长。

第十三条 代际互助计划

1. 技能互换:建立“青年-老年”结对机制,年轻人提供数字技术支持,老年人传授农耕、手工艺等经验,双方各获积分;

2. 时间银行:成员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时长(1小时=1时间币),可在未来兑换同等时长的康养服务(如20年后兑换护理服务);

3. 跨代共创:组织“祖孙生态实验室”,共同培育耐寒稻种、制作昆虫旅馆,成果经区块链确权后归双方共有。

第六章 争议解决与监督

第十四条 争议解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