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理念共识传播

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实施纲要

  • 2025-08-26 17:34:06 15

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核心工程,以“生态优先、数字赋能、民生为本”为战略导向,构建覆盖全国2863个区县的生态康养协同体系。项目以10万亩为单元规划闭环生态共同体,承载3万居民,通过“生态保护、数字经济、康养服务”三位一体模式,破解城乡二元结构、代际分离等现实问题,打造“3万人自给自足、同频共振、同心同德”的共同体,让“既是客人又是服务者”的角色融合成为常态,回归有童真、有萤火虫的原生态环境,为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。

 

一、核心理念与机制创新

 

项目以3万人共同体为基本单元,通过“三共享”机制与角色融合设计,构建自给自足、精神共鸣的生态社群:

 

城乡房屋共享:建立城乡居民结对模式,农村居民保留房屋产权,城市居民以“碳积分”获取部分空间使用权,严格保障代际居住距离(祖孙步行≤5分钟)。3万居民通过空间共享形成“无边界社区”,每个人既是社区的居住者,也是公共空间的维护者,打破“客人”与“服务者”的身份隔阂。

土地共耕运营:划定60%生态用地建设“共享农场”,全流程区块链溯源确保90%食材直供社区,实现3万人食物自给自足。通过代际协作生产,老人传授农耕智慧,青年优化种植技术,儿童参与播种收获,让土地成为连接3万人的“情感纽带”,强化“同心同德”的共同体意识。

社群共治治理:依托DAO构建参与式治理体系,3万居民以碳积分行使投票权,共同决策社区事务。通过定期举办自然市集、传统节庆等活动,强化“同频共振”的精神联结,治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%,推动治理主体从“行政主导”向“人人参与”转型。

 

二、生态保护与空间治理

 

“原生态回归”为核心,构建适合3万人栖息的自然生态系统:

 

生态空间管控:严格执行生态用地占比60%的刚性标准,统筹森林、湿地、农田等要素,特意保留萤火虫栖息地、儿童自然探索区等原生态空间,让“有萤火虫的夜晚”成为童年标配。区域负氧离子浓度稳定在4800/cm³以上,呼吸道疾病发生率较周边降低40%,生态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。

碳中和实践:实现居民屋顶光伏全覆盖,建立户均年碳排放2.5吨(全国均值70%)的管控体系,富余电力接入微电网,年创经济效益超300万元,形成3万人内部“分布式发电—就近消纳—余电上网”的自给自足能源闭环。

工业场地修复:通过生态技术改造废弃工业场地为“碳汇公园”,保留自然野趣的同时植入儿童自然教育设施,既修复生态,又为3万人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,推动“工业印记”向“生态勋章”转型。

 

三、数字技术支撑体系

 

依托Web3.0技术,为3万人共同体提供精准化服务,同时守护原生态本真:

 

非遗数字化传承:建立传统技艺NFT数字藏品库,全流程区块链存证传承脉络,用户可扫码查询工艺故事,但刻意保留线下手工坊作为核心场景,让3万人在亲手创作中感受技艺温度,避免数字技术消解传统体验。

碳积分权益系统:构建“志愿服务—积分积累—权益兑换”闭环,1小时志愿服务兑换100积分,可用于兑换农场食材、社区服务等,3万人通过劳动与积分的循环,实现内部经济自给自足,减少外部依赖。

元宇宙文化平台:打造虚实融合交互空间,用户通过数字分身参与虚拟文化节,但更注重3万人线下的集体活动——如夏夜萤火虫观测、中秋手工月饼制作等,让数字技术成为线下联结的“催化剂”而非替代者。

 

四、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

 

3万人共同体为单位,构建全周期保障与角色融合机制:

 

全周期健康服务:建立“公益中医馆+现代检测”协同模式,提供“预防—诊断—调理”全周期管理,特意设置儿童中医启蒙课、老人自然疗愈区,让健康管理融入日常生活,推动理念从“疾病治疗”向“生活方式干预”转型。

收益共享机制:采用1%国资+99%工会代持”股权架构,20%经营收益定向用于免费教育、住房补贴等民生保障,确保3万居民均为发展受益者。通过“轮流服务制”,每个人既享受社区服务,也参与服务供给,实现“既是客人又是服务者”的角色融合。

代际融合发展:搭建共享农场、代际工坊等协作空间,老年人传授传统技艺,青年赋能数字升级,少年在自然中探索童真。通过共同参与“自然观察日记”“传统游戏复原”等活动,强化3万人的代际联结与精神共鸣。

 

五、国际示范价值

 

项目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实践样本,已在多国试点,推动ISO生态康养标准与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适配,帮助合作地区降低生态治理成本60%。其“3万人自给自足、角色融合、原生态回归”的模式,为全球可持续社区建设提供新范式——既守护自然本真,又通过数字技术强化共同体联结,彰显了中国对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深刻实践。

 

当前,2863计划正在全国区县有序推进,通过构建“生态—数字—民生”融合闭环,让3万人的“幸福样本”逐步推广,推动“有童真、有自然、有共鸣”的生活方式从理想走向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