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解读 >> 地方实践政策解读

幸福村“五维融合”建设方案

  • 2025-08-23 09:57:13 9

——打造“亿元村×生态村×长寿村×健康村×数智村”的共生样板

 

一、核心理念:以“生命价值最大化”为轴心,构建“五维互哺”生态

幸福村的本质不是单一标签的叠加,而是“产业增值→生态优化→健康提升→寿命延长→数智赋能”的闭环系统:

亿元村是基础:通过“一村一品”产业链延伸,实现年产值过亿,为生态保护、健康服务提供经济支撑;

生态村是基底:零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,既保障产业可持续,又为健康长寿提供环境基础;

健康村是核心:从“治已病”到“治未病”的全周期管理,让健康成为村民的日常状态;

长寿村是结果:生态环境、健康服务、精神满足共同作用,实现人均寿命高于全国均值5岁以上;

数智村是工具:用技术放大各维度价值,让“亿元”更高效、“生态”可计量、“健康”可管理、“长寿”可追踪。

二、五维融合实施路径

(一)亿元村:以“一品三链”突破产业天花板

目标:单个村主导产业年产值1.2-1.5亿元,村集体年收入超1000万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+

1. 一品聚焦:锚定高价值单品

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的高附加值品类(如富硒米、道地中药材、高端食用菌等),集中连片种植/养殖,形成“地域专属”品牌(如“云栖村·富硒灵芝”“溪谷村·林下参”)。

案例:云栖村专注灵芝种植,依托1000亩林下基地,培育“有机椴木灵芝”,单亩年产值达12万元(普通灵芝的3倍)。

2. 三链延伸: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卖价值”

产业链:村内建初加工厂(如灵芝切片、孢子粉提取),联建深加工车间(与文化城中央厨房合作生产灵芝孢子粉胶囊、灵芝茶),附加值提升5-8倍;

服务链:开发“一品体验”项目(如灵芝采摘研学、古法炮制工坊),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,文旅收入占比达30%

数字链:区块链溯源覆盖“种植-加工-销售”全流程,产品溢价30%(对接高端康养机构、米其林餐厅),通过“文化城电商平台”实现线上销售额占比60%

3. 收益分配:让村民共享“亿元蛋糕”

60%收益归种植/养殖合作社(村民按劳动量+入股比例分红);

20%归村集体(用于生态保护、公共服务);

20%投入“一品升级基金”(研发新品种、拓展新市场)。

(二)生态村:构建“零废弃+全循环”的生命系统

目标: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乡村均值60%,农业废弃物利用率100%,水质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。

1. 生产端循环:让“废料”变“资源”

种养循环:云栖村灵芝菌渣→隔壁牧歌村作为黄牛饲料;牧歌村牛粪→经沼气站处理→产生的有机肥回供云栖村灵芝基地,形成“菌--肥”闭环;

能源自足:村集体屋顶全覆盖光伏板,年发电量100万度(满足村内80%用电需求);建设生物质能站,处理本村及周边村的秸秆、菌渣,年产沼气50万立方米(供村民做饭、供暖),沼渣作为有机肥。

2. 生活端减量:让“消费”更“低碳”

垃圾闭环:推行“垃圾兑换制”(2公斤厨余垃圾兑换1斤有机蔬菜),厨余垃圾经村级堆肥点处理后回田;可回收物由“循环经济公司”上门回收,村民获积分兑换日用品;

低碳生活:推广太阳能路灯、节能家电(政府补贴50%),建设“共享出行站”(投放20辆新能源汽车、50辆自行车,村民扫码免费使用2小时/天)。

3. 生态价值变现:让“保护”有“收益”

开发“碳汇交易账户”,村民参与植树、垃圾分拣等生态行为可获“碳积分”,积分可兑换现金(100积分=10元)或抵扣物业费;

灵芝基地、林下参基地申报“国家有机认证”“碳汇林项目”,每年通过碳交易、有机溢价增收200万元+

(三)健康村:建立“预防-干预-康复”全周期体系

目标:村民健康档案覆盖率100%,慢性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均值30%,年度体检参与率95%+

1. 预防端:把“药房”变“厨房”

膳食干预:依托本村灵芝、富硒米等食材,由“中医康养服务中心”研发“四季养生食谱”(如春季灵芝炖鸡汤、秋季硒米山药粥),村集体食堂每周提供3次免费养生餐;

运动指导:建设“村级健身广场”(配备太极桩、漫步机等适老化设备),聘请退休医生担任“健康指导员”,每天带领村民晨练(太极、八段锦),参与率达80%

2. 干预端:把“医院”搬“村口”

智能监测:为60岁以上老人配备智能手环(监测心率、血压),数据实时同步至“文化城健康大脑”,异常时自动预警,村医上门干预;

中医服务:设立“村级中医馆”(配备AI辨证系统),每周有文化城中医专家坐诊,提供针灸、推拿等服务,药费由村集体补贴50%(从产业收益中列支)。

3. 康复端:让“康复”融“生活”

功能社区:针对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成立“健康互助小组”,每月开展“饮食分享会”“运动打卡赛”,村医定期讲解调理知识;

产业康复:灵芝种植、采摘等轻体力劳动作为“康复疗法”,为术后村民、轻度残疾人提供“康复岗位”,既获得收入,又通过劳作恢复体能。

(四)长寿村:以“生态+文化+服务”滋养生命长度

目标:村民人均预期寿命85+(高于全国均值5岁),80岁以上老人占比12%+,“百岁老人”家庭获专项奖励。

1. 生态养寿:让“环境”成为“长寿密码”

保持村内森林覆盖率80%以上,建设“长寿步道”(沿溪流、竹林铺设,配备休憩亭、负氧离子监测屏),村民日均步行量达6000步;

严格管控农药、化肥使用(全域有机种植),饮用水源地设三级保护网,水质达到直饮标准。

2. 文化怡寿:让“精神”对抗“衰老”

代际共融:开办“银龄学堂”,老人教孩子非遗技艺(如灵芝盆景制作),孩子教老人用智能手机,每月举办“祖孙才艺展”;

价值认同:设立“长寿荣誉墙”,展示80岁以上老人的人生故事,每年评选“健康寿星”“和睦家庭”,获奖家庭获旅游基金(村集体支出)。

3. 服务护寿:让“养老”变“享老”

适老化改造:为70岁以上老人家庭免费安装扶手、防滑垫、紧急呼叫器,村医每周上门巡诊1次;

智慧养老:开发“亲情连线”平台,老人一键视频子女,子女可远程查看父母健康数据;建设“日间照料中心”,提供助餐、助浴、文娱服务(免费向村民开放)。

(五)数智村:用技术放大“五维价值”

1. 产业数智化:让“一品”更“值钱”

部署物联网传感器(监测土壤湿度、光照强度),AI系统自动调控灌溉、通风设备,灵芝亩产提升15%,节水30%

开发“一品溯源小程序”,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灵芝生长过程(实时视频)、检测报告、种植户信息,信任度提升带动复购率60%+

2. 生态数智化:让“保护”可“计量”

建立“生态账户”,村民参与垃圾分类、碳汇林养护等行为自动记录积分,积分可在村超市兑换商品(由村集体按1:1补贴);

无人机每月巡检一次生态林、水源地,AI识别乱砍滥伐、排污等行为,自动推送至村委会处置,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。

3. 健康数智化:让“管理”更“精准”

“健康大脑”整合村民体检数据、智能手环数据,AI生成个性化健康建议(如“张大爷:灵芝孢子粉摄入量建议增加2g/天,每周步行≥4次”);

线上问诊平台对接文化城医院,村民足不出村可享专家诊疗,药品由“冷链物流中心”次日送达。

三、协同机制:确保“五维”不脱节,形成正向循环

(一)治理协同:“村两委+专业委员会”双轮驱动

村两委负责日常事务,下设“产业发展组”“生态保护组”“健康服务组”,每组吸纳3名村民代表+1名文化城专家(如农业技术员、中医医师);

每月召开“五维协同会”,平衡各维度资源分配(如产业收益中20%必须用于生态保护和健康服务)。

(二)利益协同:“生态股+健康股”绑定长期价值

村民土地入股时,除“产业股”(按产值分红)外,额外配置“生态股”(按碳汇收益分红)、“健康股”(按村民平均健康寿命提升幅度分红);

案例:云栖村2026年灵芝产值1.2亿元,碳汇收益150万元,村民健康寿命提升0.8岁,三项分红合计人均2.8万元。

(三)考核协同:“五维KPI”一票否决

年度考核中,“亿元村”指标未达标,生态、健康项目资金削减30%

上一篇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