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告 > 公告公示

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建设方案

  • 2025-07-30 10:07:54 227

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建设方案

 

一、项目概述

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立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,融合数字技术与生态养生理念,构建集生态保护、智慧科技、健康养生、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城。每个文化城规划服务3万人,通过10大体系、50个中心、100个项目的系统建设,实现能源、食品、医疗、教育等核心需求的自给自足,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标杆。

 

二、10大体系框架

(一)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

1. 生态空间管控中心:构建全域生态监测网络,动态监管森林、湿地、河流等生态要素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实施分区分类管控。

2.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中心:开展矿山生态修复、河道综合治理、石漠化治理等工程,恢复区域生态功能。

3. 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:建设野生动物栖息地、植物园、种质资源库,开展珍稀物种保护与繁育。

4. 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中心:部署空天地一体化监测设备,实时监测空气质量、水质、土壤等环境指标,实现污染预警与应急响应。

(二)智慧能源管理体系

1. 分布式能源中心: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、风力发电场、地源热泵系统,实现能源自给自足。

2. 智能微电网中心:构建多能互补的智能电网,集成储能系统,优化能源调度与分配。

3. 能源大数据中心: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能源消耗数据,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能耗分析与优化调控。

4. 零碳建筑示范中心:推广被动式节能建筑、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,打造零能耗建筑群。

(三)数智健康养生体系

1. 健康管理中心:配备智能体检机器人,提供1000余项健康指标评估,建立个人健康档案。

2. 远程诊疗中心:搭建5G远程医疗平台,连接三甲医院专家资源,实现远程诊断与治疗。

3. 中医理疗中心:融合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,开展针灸、推拿、药膳调理等养生服务。

4. 康养数据中心:整合医疗、健康、运动等数据,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康养方案。

(四)绿色产业融合体系

1. 农旅科创中心:发展数字认养农业、智慧农场,打造“农业+旅游”融合发展示范区。

2. 田园硅谷中心: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,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。

3. 文旅康养中心:开发温泉疗养、森林康养、研学旅行等业态,打造国家级文旅康养目的地。

4. 中医药产业园: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、中药研发中心、健康产品生产基地,形成中医药全产业链。

(五)智慧交通物流体系

1. 智能交通调度中心:部署车路协同系统,实现交通流量实时监测与智能疏导。

2. 新能源物流中心:推广电动货车、无人机配送,构建绿色物流网络。

3. 共享出行服务中心:运营共享单车、共享汽车,优化公共交通接驳。

4. 智慧停车管理中心:建设立体停车场,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车位实时查询与自动计费。

(六)循环经济体系

1. 固废资源化利用中心:建设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厂、餐厨垃圾处理厂,实现废弃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。

2. 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心:建设雨水收集系统、污水处理厂,实现水资源梯级利用。

3. 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心:推动企业实施绿色采购、清洁生产,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。

4. 碳资产管理中心:开展林业碳汇交易、碳足迹核算,探索碳金融创新产品。

(七)智慧治理体系

1. 城市大脑运营中心:整合政务、交通、能源、环境等数据,实现城市运行态势实时感知与智能决策。

2. 数字政务服务中心:建设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,实现行政审批、公共服务线上化、智能化。

3. 社区智慧管理中心:部署智能安防、智能物业系统,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。

4. 应急指挥中心:构建应急通信网络,完善应急预案,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。

(八)文化传承创新体系

1. 非遗文化体验中心:设立传统手工艺工坊、民俗文化展览馆,传承与创新地方非遗文化。

2. 数字文化创意中心:运用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技术,开发数字文化产品与沉浸式体验项目。

3. 生态文化传播中心: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、科普馆,开展生态文化宣传与教育活动。

4.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:举办国际生态养生论坛、文化节,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。

(九)宜居生活服务体系

1. 15分钟生活圈服务中心:配置社区超市、菜市场、便利店,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。

2. 智慧教育中心:建设数字化校园,推广在线教育平台,提供优质教育资源。

3. 社区医疗中心:配备全科医生、智能医疗设备,提供基本医疗、预防保健服务。

4. 养老服务中心:建设日间照料中心、养老院,提供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、机构养老等多元化服务。

(十)应急保障体系

 1. 公共卫生应急中心:建设传染病隔离病房、核酸检测实验室,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。

2. 自然灾害预警中心:建立地震、洪水、火灾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,完善应急救援预案。

3. 物资储备中心:储备应急物资、生活必需品,确保在突发事件下的物资供应。

4. 网络安全保障中心:加强网络安全防护,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。

三、50个中心清单

体系名称 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心名称

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 生态空间管控中心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中心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、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中心

智慧能源管理体系 分布式能源中心、智能微电网中心、能源大数据中心、零碳建筑示范中心

数智健康养生体系 健康管理中心、远程诊疗中心、中医理疗中心、康养数据中心

绿色产业融合体系 农旅科创中心、田园硅谷中心、文旅康养中心、中医药产业园

智慧交通物流体系 智能交通调度中心、新能源物流中心、共享出行服务中心、智慧停车管理中心

循环经济体系 固废资源化利用中心、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心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心、碳资产管理中心

智慧治理体系 城市大脑运营中心、数字政务服务中心、社区智慧管理中心、应急指挥中心

文化传承创新体系 非遗文化体验中心、数字文化创意中心、生态文化传播中心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

宜居生活服务体系 15分钟生活圈服务中心、智慧教育中心、社区医疗中心、养老服务中心

应急保障体系 公共卫生应急中心、自然灾害预警中心、物资储备中心、网络安全保障中心

四、100个项目清单(部分示例)

(一)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

1. 矿山生态修复工程:采用植被绿化、土壤重构等技术,修复历史遗留矿山2000亩。

2. 河道综合治理项目:清淤疏浚河道50公里,建设生态护岸,恢复河流生态功能。

3. 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:建立珍稀鸟类栖息地,开展中华凤头燕鸥等物种监测与保护。

4. 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:部署500个环境监测传感器,实现全域环境数据实时采集。

 

(二)智慧能源管理体系

1. 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:在屋顶、路面铺设光伏板,装机容量50MW,年发电量6000万度。

2. 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:集成太阳能、风能、储能系统,实现区域能源自给自足。

3. 零能耗小屋建设: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、光伏一体化设计,打造低碳建筑示范。

4. 能源大数据平台开发:建设能源数据中心,实现能耗监测、分析与优化调控。

(三)数智健康养生体系

1. 智能体检机器人部署:在健康管理中心配备10台智能体检设备,提供一站式健康检测。

2. 远程医疗平台建设:连接5家三甲医院,实现远程会诊、手术指导等服务。

3. 中医康养产业园建设: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、中医理疗中心,开发药膳食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