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平台新闻

致各位乡贤:您牵挂的家乡,正等您用乡愁搭一座桥

  • 2025-08-21 20:44:32 19

老哥、老弟、大姐、小妹,还记得村口那棵老槐树吗?您当年背着行囊离开时,它的枝桠还没这么粗;还记得咱村的井水吗?甜得能直接当糖喝。这些年您在外面闯,成了老板、专家、带头人,可每次打电话回家,总不忘问一句“村里路修了吗?”“张大爷身体还好吗?”——今天跟您说个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,不是让您捐钱捐物,是想请您用在外攒下的本事、攒下的人脉,给家乡搭个桥,让咱村的好日子来得再快点。

 

您的乡愁,能变成家乡的“铺路石”

 

咱乡贤最懂:外面的世界再大,心里总有个“家乡结”。可每次回来想帮点忙,要么怕“添乱”,要么不知道“从哪下手”。2863计划就是给您搭个“精准帮忙”的梯子,您在外的本事,在家乡正好用得上:

 

- 您在城里开超市、做电商?不用您回来开店,帮咱村的小米、剪纸搭个“进城通道”就行。把您的供应链资源对接给村里,让咱的有机米进您的超市专区,给贴个“家乡直供”的标签——您赚了钱,村里也多了销路,这比啥都实在。

- 您是搞互联网、做科技的?不用您回乡创业,教咱村年轻人“玩直播”就行。抽空开个视频会,讲讲“怎么拍农产品视频”“怎么用小程序卖货”,比给村里捐台电脑管用。您带出来的徒弟,说不定就是咱村第一个“数字创客”。

- 您在外地认识大老板、企业家?不用您牵线捐钱,帮咱村对接个“结对子”企业就行。比如您朋友做康养的,牵线让他来村里看看,能不能合作建个共享食堂;您同学做文旅的,带他来瞧瞧咱村的老祠堂,能不能改成非遗工坊——您的一句话,可能比村里跑十趟县城都管用。

 

您看,不用您放弃城里的事业,不用您天天守在村里,您在外的“资源网”“经验库”,就是家乡最缺的“催化剂”。

 

您的参与,能让家乡“记得住您”

 

咱乡贤帮家乡,图的不是回报,是“家乡越来越好”,是下次回来时,村民能指着新修的路说“这是咱村XX帮着修的”。2863计划里,您的每份付出都能被“看得见、记得住”:

 

- 您帮村里对接了1个订单?村里的“乡贤贡献榜”会记上您的名字,在数字展厅里放您的照片,跟游客说“这是咱村出去的能人,帮咱卖了5万斤苹果”;

- 您教村里年轻人做直播?年底分红时,村两委给您寄盒“感谢礼”——里面是您帮着卖出去的剪纸,附张全村签名的感谢信,让您知道“您的话,村里听进去了,也做成了”;

- 您牵线来了个合作企业?村里给您在生态基地认养棵“乡贤树”,树上挂个牌“此树由XX乡贤助力种植”,您每次回来能看看它长多高,手机上还能查它一年固了多少碳——这树长得越壮,越像您给家乡栽下的“希望”。

 

不用您“脱不开身”,小事也能帮大忙

 

知道您在外忙,2863计划不给您“派硬任务”,您有空搭把手就行,哪怕是件“小事”:

 

- 平时忙?抽空在您的朋友圈转条村里的“助农链接”,帮卖两箱苹果;

- 过年回来?到村委会坐会儿,跟村支书聊聊“城里现在流行啥”,给村里支个招;

- 想多帮点?认养个“乡贤项目”,比如资助1个非遗传承人学数字化,每年给点学费,年底看他的作品卖了多少——钱不多,却能让老手艺传下去。

 

前阵子邻村的王总,就帮村里对接了个电商平台,现在村里的柿饼天天发快递,他说“每次在后台看到‘已发货’的提醒,比自己公司签个大单还高兴”——这就是咱乡贤的“成就感”。

 

家乡的变化,盼您“亲眼看看”

 

您可能会想“我这点忙,能起多大用?”——咱村的事,就怕“没人牵头”。您带个头,其他乡贤跟着上,村里的路就宽了;您指个路,村里的产品就出去了;您教个招,村里的年轻人就敢闯了。

 

现在计划刚开始,正是“搭架子”的时候,您越早伸手,家乡的“骨架”就越稳。打个电话,就说“我是XXXX村的,想帮村里搭个桥”,计划的人会跟您唠唠村里缺啥、您能帮啥,给您出个“量身定制”的法子。

 

下次您回来,说不定村口的老槐树下,村民正围着手机看直播卖货,张大爷的剪纸成了“网红”,咱村的小米摆进了您常去的超市——这时候您就会懂:咱乡贤在外闯的本事,最终都是给家乡“添彩”的本事。

 

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领导小组

20258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