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生态数字孪生实验室
该实验室承担着项目最核心的生态监测与管理职能,基于 Web3.0 技术构建全域生态数字孪生系统。在云南开远试点区域,已实现对 58% 森林覆盖率区域的实时生态脉动监测,通过 TM60 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矿区无人化管理,为 "开发≤10 万亩、生态用地超 60%" 的刚性底线提供技术保障。其核心技术包括卫星遥感、物联网传感网络和 AI 生态预警算法,形成覆盖生态红线管控、碳汇计量的完整技术链条。
2. 区块链生态资产确权平台
作为实现 "绿水青山量化定价" 的关键支撑,该平台运用区块链加密技术对农林用地、康养设施等生态资源进行数字资产确权,创新推出 NFT(非同质化代币)和 RWA(实物资产代币化)等资产形式。同时构建数字人民币结算体系,实现碳汇、健康数据等虚拟资产与实体经济的双向赋能,为全国 2863 个区县的生态资源跨区域流通提供底层技术支撑。
3. 智慧康养技术创新实验室
聚焦 AI 医疗影像诊断、5G 远程诊疗、元宇宙康复训练等前沿应用,该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解决方案。其开发的 0 代码系统让地方政府可快速部署个性化康养模块,而区块链健康数据存证技术则保障了老年人健康档案的安全共享。在柳州试点中,已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精益化与数智化链接,构建起预防 - 治疗 - 康复 - 养护全链条体系。
4. 绿色金融与碳交易实验室
承担着项目的绿色金融创新功能,正在筹建的 "绿色交易所" 计划于 2026 年底进入试运行阶段。该实验室创新发行 "生态债券",联动 DeFi(去中心化金融)和金税四期系统激活县域沉睡资本,预计每年将带动万亿级绿色投资。其开发的碳积分系统实现了环保行为与旅居权益的兑换,真正让居民从生态保护中获益。
5. 未来中药与民族医药创新平台
结合地方特色药材资源,该平台建立道地药材基因库和代谢物数据库,开展特色中药的品种培育、成分提取及新药研发。在 "丽九味" 等浙产中药的研究中,已实现从传统炮制到数字化提取的技术升级,同时开发药食两用新产品,推动中医药文旅产业的标准化发展,为各地 "一城一特" 康养模式提供差异化技术支撑。
6. 县域数智治理综合实验室
针对全国 2863 个区县的差异化需求,该实验室开发了适配性极强的县域治理技术体系。通过 DiD 数字身份系统实现居民参与生态治理的 "共建 - 共治 - 共享",而 XAAS 元宇宙底层技术则构建起虚实共生的数字治理空间。其创新的 "资金穿透、数据溯源、生态预警、金融隔离" 四重防护网,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监督办公室评价为 "生态治理的制度创新样本"。
这些技术支撑机构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通过区块链监管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与协同创新,形成覆盖生态保护、健康服务、金融赋能的完整技术生态。随着 2025 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博览会的召开,这些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将逐步公开亮相,为 "一带一路" 共建国家提供可复制的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