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总则
第一条 公约宗旨
为规范2863计划“六库”(资金库、项目库、技术库、人才库、商品库、服务库)中服务库的管理,确保入库服务精准支撑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“生态保护数智化、数智服务普惠化、民生服务品质化”建设目标,构建“生态有专服、数智有优服、民生有暖服、全域有通服”的服务体系,特制定本公约。
第二条 适用范围
本公约适用于经2863计划服务评审委员会审核纳入服务库的所有服务主体(含生态监测机构、数智技术服务商、智慧康养机构、社区服务组织、非遗传承团队等)及服务类型(含技术服务、康养服务、社区治理服务、文化传承服务等),覆盖服务申报、实施、评估、迭代、共享全流程,核心是保障服务与“三基地一社区”(国家级生态碳汇基地、智慧康养产业示范基地、数智农业创新基地、新老居民融合共生社区)需求的深度适配。
第三条 核心原则
遵循“生态靶向、数智穿透、民生扎根、全域协同”原则:
生态靶向:服务聚焦碳汇监测、生态修复等生态基底需求,提供精准化技术支撑;
数智穿透:服务全流程嵌入数智工具(如区块链存证、AI调度),实现服务过程可追溯、效果可量化;
民生扎根:服务设计以村民、老年人、旅居人群实际需求为核心,拒绝“形式化服务”;
全域协同:服务标准兼容2863全国网络,实现“一地服务经验、多地复用推广”。
第二章 入库标准与资质
第四条 入库基本条件
1. 生态服务类(如碳汇监测、生态修复服务)
专业资质:需具备生态环境监测甲级资质或碳汇项目审定与核证资质,团队中至少3人持有碳汇核算师证书;
数智能力:能运用毫米波雷达、高光谱遥感等数智工具开展监测,数据实时接入“万城链”区块链(误差率≤5%);
服务实效:碳汇监测服务需出具符合《2863碳汇核算标准》的报告,生态修复服务承诺“5年内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≥20%”。
2. 数智技术服务类(如区块链部署、AI系统运维)
技术适配:需熟练掌握“万城链”节点部署、数字孪生平台运维等2863专属技术,服务响应时间≤4小时;
普惠能力:能为村民提供“手把手”技术培训(如教老年人使用智慧康养APP),培训材料需包含方言版操作指南;
安全保障:建立数据安全应急预案,服务过程中数据泄露风险为零,每年开展2次网络安全演练。
3. 智慧康养服务类(如中医理疗、健康管理)
专业资质:服务团队需有中医执业医师、健康管理师等资质,熟悉智慧康养设备(如AI问诊系统、无感监测床垫);
服务适配:为村民提供“基础服务免费+增值服务半价”的普惠方案,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服务(每月≥2次);
协同能力:服务数据需与文化城智慧卫生院系统互通,形成“检测-诊断-干预”闭环。
4. 社区与文化服务类(如城乡融合活动、非遗传承服务)
民生导向:社区服务需促进新老居民互动(如组织“农耕体验日”“数智科普课”),年活动场次≥24场;
文化保真:非遗传承服务需由持证传承人主导,服务内容包含技艺教学(年培训≥50名学员)、民俗展演(年≥12场);
数智活化:运用元宇宙、直播等工具推广非遗(如线上非遗工坊),年线上曝光量≥100万人次。
第三章 权利与核心义务
第五条 入库服务主体权利
1. 资源对接权
优先承接2863重点项目服务(如全国碳汇监测网络运维、智慧康养中心运营),服务费用较市场价上浮10%-15%;
接入“2863服务供需平台”,获取全国服务订单(如其他区域的生态修复需求、康养机构技术外包需求)。
2. 政策支持权
纳入“2863普惠服务白名单”,享受税收减免(增值税减按1%征收)、场地补贴(社区服务场地租金补贴50%);
年度优秀服务主体授予“2863民生服务先锋”称号,优先获得政府购买服务资格。
3. 能力提升权
免费参与“2863服务创新学院”培训(如生态服务数智化升级、适老服务技巧),每年培训时长≥40小时;
共享全国服务案例库(如其他区域的非遗活化经验、智慧康养服务标准),用于优化自身服务。
第六条 服务实施核心义务
1. 质量与实效义务
生态服务:每季度提交《生态服务实效报告》,碳汇监测数据需经第三方复核,误差超5%的免费重测;
数智服务:建立“7×24小时”运维响应机制,数智系统故障修复时间≤2小时,村民投诉率≤3%;
康养服务:服务满意度≥90%(村民评价),为每位服务对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(更新频率≥每月1次);
社区服务:新老居民互动参与率≥80%,非遗学员技艺掌握率≥70%。
2. 数智化义务
服务全流程通过2863“服务链区块链”存证(如服务时间、内容、评价),用户扫码可查完整记录;
运用AI工具优化服务(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村民健康需求,调整康养服务套餐),每年至少1次服务模式数智化升级。
3. 民生普惠义务
对村民、低保户等群体提供“梯度定价”服务(基础服务免费,高阶服务按成本价收费);
每年开展“服务惠民月”,提供免费体检、非遗体验、数智科普等公益服务(覆盖≥80%村民)。
4. 协同联动义务
跨领域协同:生态服务需与数智服务联动(如生态监测数据自动同步至数字孪生平台),康养服务需与商品库联动(如推荐适配的智慧康养设备);
区域协同:向2863其他区域输出服务标准(如编制《山区生态监测服务指南》),每年跨区域服务支援≥3次。
第四章 监管与考核
第七条 动态监管
2863计划服务评审委员会通过“服务全流程监测平台”实施监管:
1. 过程监管:实时记录服务频次、时长、参与人数等数据,生态服务、数智服务需上传过程视频存证;
2. 效果监管:通过社区APP收集用户评价(每月≥1次),生态服务重点核查碳汇数据准确率,康养服务跟踪健康指标改善率(如血压控制达标率);
3. 合规监管:每半年开展服务合规审计,重点核查收费标准(是否按普惠价执行)、资质有效性(如医师执业证是否在有效期)。
第八条 考核机制
考核结果分为“标杆、合格、整改、清退”四级,核心指标:
服务实效:生态数据准确率(≥95%为标杆)、康养健康改善率(≥60%为标杆);
民生满意度:村民评价分(≥4.8分/5分为标杆)、服务普惠覆盖率(≥90%为标杆);
数智化水平:服务链区块链存证率(100%为标杆)、AI工具使用率(≥80%为标杆);
协同贡献:跨库服务联动次数(≥5次/年为标杆)、区域服务输出案例(≥3个为标杆)。
连续2次“整改”的服务主体,暂停服务承接资格;“清退”的主体,2年内不得重新入库,已签订的服务合同需提前终止并承担违约责任。
第五章 退出机制
第九条 主动退出
服务主体需退出的,应提前3个月提交申请,完成以下事项:
1. 向接替主体移交服务档案(含用户数据、服务标准、数智化工具账号),确保服务无缝衔接;
2. 退还未完成服务周期的补贴资金,通过社区APP公示退出原因及用户补偿方案。
第十条 强制清退
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,予以强制清退并通报:
1. 服务质量不达标(如生态数据造假、康养服务造成用户健康损害);
2. 违规收费(如向村民收取超出普惠价的费用)或服务态度恶劣(引发3次以上群体性投诉);
3. 拒绝接入“服务链区块
上一篇 + 2863计划“六库”之商品入库公约
下一篇 +2863社群社员公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