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解读 >> 技术标准解读

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数字资产交易流程示意图

  • 2025-08-26 16:51:09 8

“双化一体”平台为核心,结合Web3.0-XAAS技术与区块链存证体系,构建覆盖生态资产确权、交易、结算全流程的数字资产交易体系。以下为核心流程框架:

 一、资产数字化与确权

 目标:将生态资源(碳汇、非遗技艺、康养服务等)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资产,实现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价值跃迁。

(一)资产上链

1. 资源登记

生态资源:县域林业、农田碳汇量通过卫星遥感与物联网监测数据自动核算,生成碳汇凭证。

文化资产:非遗技艺(如白族扎染、苗绣)通过3D扫描与区块链存证,形成数字孪生模型。

康养服务:中医理疗、药膳配方等通过AI算法量化为“健康服务包”,生成服务NFT

2. 0代码系统快速部署

地方政府通过“双化一体”平台的0代码系统,上传资产信息(如碳汇量、非遗版权证明),自动生成标准化数字资产模板。

系统同步接入国家级区块链监管平台,完成生态资产确权与数据存证,确保资产唯一性与不可篡改。

 (二)智能合约绑定

1. 权益设定

碳汇NFT绑定县域森林碳汇量,每1吨碳汇对应1NFT,设定交易规则(如最低售价、收益分配比例)。

非遗NFT绑定传承人数字身份(DID),智能合约自动分配50%交易收益至传承人账户。

2. 合约审计

由第三方机构对智能合约进行代码审计,确保交易逻辑符合《生态资产交易通则》等国家标准。

二、数字资产发行与交易

目标:通过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实现生态资产全球化流通,激活县域“沉睡资本”。

(一)发行与铸造

 1. NFT铸造

碳汇NFT、非遗NFT通过“双化一体”平台的Web3.0-XAAS技术铸造,支持跨链发行(如同时部署在蚂蚁链、星火·链网)。

康养服务NFT采用“实物资产代币化”(RWA)技术,将服务权益拆分为可交易的数字份额。

2. 发行策略

碳汇NFT采用“限量发行+定期增发”模式,根据县域碳汇增量动态调整发行量。

非遗NFT采用“版税分成”机制,每次二级市场交易自动抽取5%收益给传承人。

 (二)交易平台与机制

1. 去中心化交易市场

设立“生态资产数字交易所”,支持碳汇NFT、非遗NFT、康养服务NFT的实时交易,集成数字人民币结算功能。

平台采用订单簿模式,支持限价单、市价单等交易类型,交易数据实时上链公开。

2. 跨境交易支持

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共建生态资产交易平台,支持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,交易手续费降低80%

引入“稳定币锚定”机制,将碳汇NFT价值与人民币、美元等法定货币挂钩,降低汇率波动风险。

(三)交易流程

1. 用户注册与认证

用户通过公安部DID数字身份认证体系注册,绑定数字人民币钱包。

机构用户需提交营业执照、生态资产权属证明等材料,通过平台合规审查。

2. 交易执行

买入方:选择目标资产,输入购买数量与价格,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。

卖出方:确认交易请求,智能合约自动冻结资产并验证买方资金。

结算:交易达成后,数字人民币实时划转至卖方账户,资产所有权同步转移至买方区块链地址。

 三、结算与收益分配

目标:实现交易资金的透明分配与生态价值反哺。

 (一)数字人民币结算

1. 链上支付

交易资金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完成链上支付,支持“离线双花”检测与实时到账。

平台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直连,确保交易合规性与资金安全。

2. 跨境结算

跨境交易采用“数字人民币+稳定币”双轨制,支持与东南亚、非洲等地区的法定数字货币兑换。

 (二)收益分配机制

1. 自动分账

智能合约按预设比例自动分配收益:碳汇NFT收益的30%用于县域生态保护基金,50%归农户,20%作为平台服务费。

非遗NFT交易收益的50%归传承人,30%用于非遗文化保护,20%用于社区康养设施建设。

2. 生态反哺

县域生态保护基金用于森林抚育、光伏电站维护等项目,形成“交易-收益-再投资”闭环。

四、监管与风险控制

目标:确保交易合规性与系统安全性,严守生态保护红线。

 (一)四重监管体系

1. 资金穿透监管

接入金税四期税收前置系统,实时监控交易资金流向,防范洗钱风险。

数字人民币钱包设置消费限额,防止老年人过度消费。

2. 数据溯源监管

区块链存证交易全流程数据,监管机构可通过国家级平台实时调取,确保数据不可篡改。

生态资产数据与卫星遥感、地面监测数据交叉验证,防止虚假交易。

3. 生态预警监管

城市生态大脑实时监测碳汇量、绿地覆盖率等指标,若生态资产交易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,自动触发交易熔断机制。

4. 金融隔离监管

设立独立资金池,确保用户资产与平台自有资金隔离,防范平台挪用风险。

(二)安全防护措施

1. 智能合约审计

每季度由第三方机构对智能合约进行漏洞扫描,发现风险立即暂停相关交易。

采用“沙盒测试”机制,新合约需在模拟环境运行30天无异常后方可上线。

2. 用户安全保障

启用多重身份验证(生物识别+私钥+动态口令),防止钱包密钥泄露。

提供“数据保险箱”功能,区块链加密存储用户健康数据与交易记录。

五、跨链与全球化拓展

目标:构建全球生态资产交易网络,输出“中国数智康养模式”。

(一)跨链互操作性

1. 跨链协议支持

采用“中继链+跨链桥”技术,实现蚂蚁链、星火·链网、长安链等主流区块链网络的资产互通。

开发“生态资产跨链网关”,支持不同链上的碳汇NFT、非遗NFT跨域交易。

2. 国际标准对接

主导制定ISO生态康养标准,将中国的碳汇计量、非遗确权规则纳入国际协议。

与非洲联盟共建10国数智生态平台,输出“双化一体”技术标准,降低当地生态治理成本60%

(二)全球化交易网络

1. 海外节点布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