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原村委核心定位
原村委会作为法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,是连接政府与原村民的核心纽带,承担“基础治理守护者、原村民权益保障者、新老融合推动者、生态底线监督者”四大角色。其核心职责聚焦原村民传统事务管理、公共服务保障、集体资产维护等法定职能,与新村委、集团公司形成“传统治理托底+专项执行提效+市场运营赋能”的协同格局。原村委不替代其他组织职能,更不退出治理体系,而是通过精准分工与高效协同,为文化城建设筑牢基层治理根基。
二、原村委职责分工(按岗位细化)
(以“岗位定责、权责匹配”为原则,明确与新村委、集团公司的职能边界,避免重叠)
1. 村主任
核心职责:统筹原村委全面工作,对原村民集体负责,牵头协同外部组织。
具体工作:
主持村民会议、村民代表大会,确保涉及原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(如集体资产处置、土地流转)通过民主决策;
作为原村委对外协调第一责任人,定期对接新村委、集团公司,牵头落实跨组织协同事项(如产业项目落地中的原村民动员);
监督原村委成员履职情况,建立“履职台账”,对未落实的工作及时督办,保障原村民土地权益、集体收益分配等核心利益不受损害。
2. 副主任(1)
核心职责:分管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,聚焦原村民基础民生需求。
具体工作:
对接民政、医保、教育等政府部门,确保原村民低保、医保报销、子女入学等社保政策精准落地,建立“民生服务清单”并动态更新;
为原村民建立个性化民生档案(含老年人健康信息、低保户家庭情况等),对特殊群体(如独居老人、残障人士)提供定期帮扶;
协助新村民办理居住期间的基础公共服务衔接(如社区医疗卡申领、子女临时入学证明办理),但不替代新村委的新村民专项服务职能。
3. 副主任(2)
核心职责:分管集体资产与矛盾调解,守护原村民资产权益与社区稳定。
具体工作:
管理原村集体非经营性资产(如祠堂、公共林地、灌溉水渠),建立资产台账并每季度公示变动情况(如维修、租赁记录),防止资产流失;
调解原村民内部矛盾(如宅基地纠纷、邻里摩擦)及新老村民间基础纠纷(如生活习惯差异引发的冲突),调解不成的移交司法部门或提请新村委协助;
全程监督原村民资源(土地经营权、房屋使用权)入股集团公司的流程,包括评估机构资质审核(需经原村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)、评估结果公示(不少于3天)、股权登记备案等,确保合规透明。
4. 委员(公共事务)
核心职责:负责村民自治与传统治理,保障原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。
具体工作:
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村民代表大会,会前收集原村民意见(通过线上问卷、线下走访),会后整理《意见落实清单》并跟踪反馈;
管理村民代表队伍,确保原村民代表占比不低于4/5,定期开展履职培训(如政策解读、议事规则),提升代表参与决策的能力;
负责村务公开具体工作,每月在村务栏、“数智村务系统”同步公示集体收益使用明细、社保补贴发放记录等,接受原村民监督。
5. 委员(生态保护)
核心职责:协助守护生态底线,联动新村委落实基础生态工作。
具体工作:
向原村民宣传垃圾分类、林地保护等生态政策,组建“原村民生态守护队”(志愿者队伍),定期开展巡林、河道清理等活动;
监督村域内生态行为,对乱砍滥伐、污水直排等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并反馈新村委(由新村委牵头整改),形成“发现-反馈-整改-公示”闭环;
配合新村委开展生态数据收集(如农田灌溉用水量、土壤肥力监测),但不参与数智化监测系统的运营(由新村委负责)。
6. 委员(文化融合)
核心职责:推动新老村民文化互鉴,依托原村传统资源促进融合。
具体工作:
组织原村民传统节庆活动(如庙会、非遗手作体验),提前邀请新村民参与,讲解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(如祭祀仪式的生态寓意);
整理原村历史故事、民俗传说(如古村起源、传统生态智慧),通过“文化驿站”线下展厅、线上平台向新村民传播,增强新村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;
收集新村民文化需求(如对传统技艺的学习意愿),协调新村委设计适配活动(如“新村民学方言”“共植纪念林”),但不主导新村民文化创意项目(由新村委负责)。
三、原村委与外部组织协同机制
(以“信息互通、权责清晰、利益共保”为核心,构建双向赋能的协同模式,确保各方目标一致)
(一)与新村委的协同:传统治理与专项执行衔接
1. 信息共享机制
双周联席会:固定每周五召开,由原村委主任、副主任与新村委主任、分管新村民服务的委员参加,同步三方面信息:原村民诉求(如对产业项目的顾虑)、新村民动态(如入住计划、资源投入)、项目进度(如生态修复工程进展)。会后形成《协同备忘录》,明确待办事项、责任主体、完成时限,在“数智村务系统”公示。
数据互通平台:依托“数智村务系统”共享三类基础信息:原村民家庭人口及资产信息(由原村委每周更新)、新村民入住及资源入股信息(由新村委每周更新)、集体资产清单(双方共同维护)。设置数据访问权限(仅核心成员可见敏感信息),确保数据安全与实时同步。
2. 决策协同机制
重大事项联合议事:涉及原村民核心利益的事项(如集体土地转为产业用地、新村民准入标准调整),由原村委牵头召开“联合议事会”,参会人员包括:原村民代表(占比≥50%)、新村委成员(占比30%)、上级政府派驻监督员(2名)。表决需获参会人数2/3以上同意,结果提交领导小组备案后执行。
双向支持清单:明确原村委为新村委提供“在地支持”(如村情民俗讲解、原村民动员协助),新村委为原村委提供“资源支持”(如对接外部医疗专家、争取生态补贴政策)。每季度由双方主任共同评估清单完成度,未达标的事项纳入下季度重点推进。
3. 新老融合协同
“新老结对1+1”计划:由原村委委员(文化融合岗)牵头,组织原村民党员、德高望重者与新村民家庭结对,每月开展1次共同活动(如田间劳作、文化交流),跟踪记录结对效果(如矛盾化解率、互助案例),由新村委协助整理案例并在文化城平台推广。
文化活动联合主办:传统节庆(如中秋、春节)以原村委为主导,新村委协助邀请新村民并提供活动策划支持;现代创新活动(如“生态数智论坛”)以新村委为主导,原村委协助邀请老村民分享本地生态传统(如古法灌溉技术),实现文化互补。
(二)与集团公司的协同:权益保障与产业联动
1. 原村民资源入股全流程监督
由副主任(2)牵头成立“资源入股监督小组”(含2名原村民代表),对集团公司的资源使用进行全周期监督:
审核集团公司提交的《资源使用计划》(如土地用于生态农业的具体范围、房屋改造标准),确保符合原村民约定;
每季度审核《资源使用报告》,现场核查实际用途与计划是否一致,发现违规使用(如擅自改为商业地产)立即叫停,并联合新村委要求整改,整改不到位的上报领导小组。
2. 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力对接
委员(公共事务)建立“原村民技能档案”,按种植、养殖、康养服务等分类,标注技能等级与就业意愿;
集团公司提前1个月发布用工需求(如生态农场采摘、康养民宿保洁),原村委根据档案匹配劳动力并组织岗前培训(内容由集团公司提供,费用由集团承担),培训合格者推荐入职;
对原村民在集团公司的薪资、福利进行监督,确保不低于当地同岗位平均水平的120%,出现拖欠工资的,由副主任(2)牵头与集团公司协商,3个工作日内未解决的提交“三方监督委员会”仲裁。
3. 收益分配的公示与反馈闭环
集团公司每季度将《收益分配明细》(含原村民股权分红金额、集体收益使用计划)提交原村委,由委员(公共事务)在村务栏、“数智村务系统”同步公示,公示期不少于7天;
原村民对分配有异议的,可向副主任(2)提交书面意见,3个工作日内反馈集团公司,集团需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;复杂问题(如分红计算争议)由“三方监督委员会”(原村委、新村委、集团公司各1名代表)裁决,结果向全体村民公示。
(三)内部协同:原村委成员高效联动
1. 分工互补机制
日常工作“岗岗衔接”:如副主任(1)收集的原村民医疗需求,同步反馈给委员(文化融合),在组织传统节庆时增加健康义诊环节;委员(生态保护)发现的污染线索,由副主任(2)牵头核实,涉及原村民的由内部调解,涉及新村民或集团公司的对接新村委处理。
紧急事务“全员响应”:遇暴雨、火灾等自然灾害或重大纠纷,由村主任立即启动“应急预案”,按分工行动:副主任(1)负责转移老弱病残,副主任(2)负责资产保护与秩序维护,委员(公共事务)负责联系救援力量,委员(生态保护)负责监测险情(如水位、火势),确保响应高效。
2. 考核联动机制
原村委成员年度考核中,“协同效能”占比30%,由新村委、集团公司分别打分(各占15%),评分指标包括:信息共享及时性(如数据更新是否滞后)、联合工作配合度(如联席会任务是否落实)、原村民诉求响应速度(如纠纷调解时长)。
考核结果与评优、续聘挂钩:评分前20%的成员优先推荐为“优秀村干部”,低于60分的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,连续两年不达标则启动罢免程序。
四、保障措施
1. 能力提升培训
每半年组织1次“协同能力培训”,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结合模式:线上通过“数智村务系统”推送政策解读(如生态保护新规、股权分红制度);线下邀请基层治理专家、新村委骨干、集团公司高管开展案例教学(如“新老村民纠纷调解实例”“资源入股监督要点”),提升成员跨组织协同能力。
2. 监督与反馈机制
原村民代表大会每半年对原村委协同工作进行评议,从“协同效率”(如跨组织事项完成率)、“利益保障”(如集体收益是否足额分配)、“服务质量”(如民生需求响应速度)三个维度评分,满意率低于70%的,由村主任牵头制定整改方案并公示;连续两次满意率低于60%的,启动村民会议罢免程序。
3. 经费保障
原村委协同工作经费(含联席会开支、培训费用、应急物资采购)从村集体收益中列支,不足部分可向集团公司申请“协同专项补贴”(每年上限为集体收益的5%),补贴申请需经原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,经费使用明细每月公示,接受原村民监督。
结语:原村委通过清晰的职责分工筑牢基层治理“基本盘”,通过与新村委、集团公司的高效协同打通“传统与创新、治理与发展”的衔接通道,最终实现“守牢原村民利益底线、服务文化城全局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