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项目定位与核心目标
1. 战略定位
项目需深度融入国家“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2863计划”,以“生态保护、数字经济、康养服务”三位一体为核心,打造集生态修复、智慧康养、文化传承、数字经济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项目。
重点聚焦生态价值转化、数智技术赋能、康养模式创新三大方向,形成可复制的“生态+数字+康养”融合发展范式。
2. 核心目标
短期(1-3年):完成项目一期建设,实现生态修复面积≥500亩、康养床位≥1000张、数字技术覆盖率≥80%,带动就业≥500人。
长期(5年):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标杆,输出1套标准化运营体系,推动生态康养模式纳入国际ISO标准,辐射东南亚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
二、项目申请基本条件
1. 主体资质
申请主体需为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(企业、事业单位或联合体),注册资本≥5000万元,具备生态修复、康养产业、数字科技等相关领域资质(如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、医养结合机构执业许可)。
联合体申请需明确牵头单位及各方权责,核心成员需包含生态技术企业、康养服务机构、数字科技公司三类主体。
2. 资源匹配能力
技术资源:需具备区块链溯源、AI健康监测、物联网生态监测等核心技术储备,或与中科院、高校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。
资金能力:自有资金占比≥30%,并提供绿色债券、产业基金等融资方案(如撬动社会资本比例≥1:5)。
人才团队:项目团队需包含生态修复专家、康养医疗团队、数字技术工程师(总人数≥50人),核心成员需具备5年以上相关领域经验。
3. 合规要求
项目选址需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,生态用地占比≥60%,开发强度≤10%,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(EIA)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。
涉及文物保护或非遗传承的区域,需提供文化部门专项批复文件。
三、项目核心建设内容要求
1. 生态基底构建
生态修复工程:采用TM60自动化边坡监测系统、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,实现矿区复绿、水体净化等,碳汇增量≥1万吨/年 。
零碳社区: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、地源热泵系统,社区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40%,碳积分可兑换全国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旅居权益 。
2. 数智技术应用
六库协同平台:接入国家级区块链监管平台,实现资金穿透、数据溯源、生态预警三重防护,开发“生态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”,支持碳汇资产证券化交易 。
智慧康养系统:部署脑机接口实验室、中医AI问诊系统,实现“西医精准检测+中医辨证施治”闭环,慢性病管理效率提升40%以上 。
3. 康养产业体系
医养结合服务:建设三甲医院康养分院,配置量子共振帕金森疗愈舱等国际前沿设备,医疗床位与旅居床位比例不低于1:5 。
非遗数字活化:通过NFT铸造、元宇宙火把节等形式,将苗绣、紫陶等非遗技艺转化为数字资产,实现文化权益与商业价值的区块链确权 。
4. 文化传承创新
数字文化社区:建设DAO社区共治体系,业主碳积分可投票决定社区事务(如公共设施维护、花种选择),并通过区块链实现“数字家谱”传承 。
国际文化输出:推动康养模式以ISO标准输出至东南亚,建设跨境电商平台,实现非遗商品跨境销售占比≥30% 。
四、项目实施与资源整合要求
1. 六库协同机制
技术库:需接入2863计划技术资源池,优先采用区块链溯源、AI碳汇核算等成熟技术,技术迭代周期≤6个月。
资金库:需制定“绿色债券+社会资本+碳汇收益”多元融资方案,绿色债券发行规模≥首期投资的50%,并接受资金穿透监管 。
人才库:建立“银发导师+数字康养师”双轨人才体系,联合职业院校开展定向培训,年培训量≥200人。
2. 跨库协同流程
项目需求提出后,需在72小时内完成技术、人才、资金跨库匹配(参考《六库智能匹配系统操作手册》),并通过国家级区块链平台实时追踪资源流向 。
3. 国际合作要求
涉及跨境业务的项目,需通过欧盟数字康养认证、ISO 20400可持续采购标准等国际认证,建立东南亚海外仓及跨境支付通道 。
五、项目申请材料清单
1. 基础材料
营业执照、资质证书、法人身份证明。
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(含生态修复方案、数智技术应用规划、康养服务体系设计)。
联合体合作协议及各方资源投入清单(技术、资金、人才)。
2. 专项材料
生态评估:第三方机构出具的《生态修复效果预测报告》《碳汇增量测算书》。
数智技术方案:区块链节点部署计划、AI健康监测系统开发文档、数据安全防护方案。
康养服务认证:医养结合机构执业许可、国际康养认证(如欧盟数字康养认证)预申请文件。
文化保护方案:非遗传承人合作协议、元宇宙文化场景设计方案。
3. 资金证明
自有资金银行流水(近1年)、绿色债券发行意向书、社会资本跟投协议(占比≤40%)。
六、项目评审与实施管理
1. 评审标准
生态价值(30%):生态修复面积、碳汇增量、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。
数智技术(25%):区块链、AI等技术应用深度、数据安全防护能力。
康养创新(25%):医养结合模式、国际认证覆盖度、康养服务可及性。
可持续性(20%):资金平衡方案、社区参与机制、国际输出潜力。
2. 实施监管
项目需接入2863计划国家级监管平台,实时上传生态数据、资金流向、项目进度,每季度提交《六库协同效率分析报告》 。
建立“资金穿透+数据溯源+生态预警+金融隔离”四重风险防控体系,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性及生态安全 。
七、政策支持与考核机制
1. 支持政策
优先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储备库,享受专项债、绿色信贷等融资优惠,贷款利率较基准下浮10%-20%。
对通过国际认证的项目,给予最高500万元认证补贴;对输出至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项目,按跨境销售额的5%给予奖励。
2. 考核指标
生态指标:碳汇增量完成率≥100%、生态修复验收合格率≥95%。
数智指标:数字技术故障响应时间≤2小时、数据溯源准确率≥99%。
康养指标:康养客户满意度≥90%、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覆盖率≥80%。
八、其他要求
1. 社区参与
需建立“碳积分反哺机制”,将项目收益的10%用于社区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,同时通过DAO社区共治平台吸纳居民参与项目决策 。
2. 知识产权
项目产生的技术专利、数字藏品等知识产权归申请主体所有,但需无偿授权2863计划全国推广使用。
3. 退出机制
若项目连续2年未达考核指标,将启动退出程序,由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置资产,优先保障生态修复与康养服务持续性。
申请流程:
1. 线上提交:登录2863计划官网(www.2863.gov.cn)提交电子版材料,审核周期为45个工作日。
2. 现场答辩:通过初审的项目需进行专家评审答辩,重点阐述技术方案、资金筹措及风险防控措施。
3. 签约实施:通过终审后,与2863计划领导小组签订《项目实施协议》,明确各方权责及考核细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