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解读 >> 实施方案

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文化城消费IP培育与运营指南

  • 2025-08-23 21:51:03 12

第一章 总则

第一条 核心定位

本指南以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县级全域协同实施协议(深化版)》为依据,围绕“生态优先、文化铸魂、城乡共生”原则,构建“文化IP挖掘-产品开发-品牌传播-消费转化”全链条体系,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。

第二条 目标架构

短期(2026-2027年):完成文化IP资源普查,开发5款以上非遗IP产品,建成10个文化消费场景,年接待游客量≥5万人次。

中期(2028-2030年):IP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,形成全国性文化IP品牌,纳入全国文旅消费线路,带动城乡消费牵手3万对。

长期(2035年):培育10个以上垂直领域文化IP,形成“一城一消费IP、一园一产业集群”格局,成为东方乡村消费文明复兴典范。

第三条 权责分工

乙方(领导小组):统筹IP战略规划、全国推广及子平台对接,每年举办全国IP博览会。

甲方(县人民政府):提供政策支持、文化资源协调及非遗保护政策落地,每年举办2场民俗消费活动。

丙方(生态农业集团):具体运营文化IP工坊,开发IP产品,培训非遗体验师,维护子平台县域端。

第二章 文化IP培育流程

第四条 资源普查与筛选

1. 文化基因库建设:

20263月前完成县域文化资源普查,重点挖掘非遗技艺(如传统纺织、陶艺)、民俗活动(如农耕祭典)、历史地标(老槐树、老井)等符号。

建立“文化IP资源池”,按文化价值(历史悠久性、独特性)、市场潜力(消费需求匹配度)、生态关联性(与萤火虫栖息地等自然元素结合度)三维度评分,筛选10个核心IP进行重点开发。

2. IP定位与设计:

融合东方生态哲学与现代消费需求,设计IP视觉标识(如萤火虫拟人化形象“萤火火”)、故事体系(如“老槐树的守护传说”)。

版权归属:IP标识、故事等核心元素由甲方授权的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持有,委托专业设计机构进行商标注册及著作权登记。

第五条 产品开发与创新

1. 非遗活化路径:

实体产品:开发融入IP元素的手工艺品(如蜡染服饰、陶艺摆件)、农产品(包装印刻老井图案),2026年推出≥5IP产品,接入子平台“文化IP商城”。

数字产品:利用3D扫描技术建立非遗技艺数字档案,发行限量版数字藏品(如老槐树NFT),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溯源与确权。

体验产品:在萤火虫栖息地周边建设沉浸式工坊,通过VR设备还原传统技艺制作过程,设计“非遗一日营”等体验项目。

2. 文化场景构建:

线下场景:在总部经济园设立“文化IP主题街区”,集中展示非遗工坊、民俗表演;在城乡消费牵手项目中,将闲置房屋改造为“文化民宿”,融入老井、老槐树装饰元素。

线上场景:开发“文化城元宇宙”平台,用户可虚拟游览文化地标、参与数字祭典,消费数据同步至全国一卡通积分体系。

第三章 运营策略与传播

第六条 品牌传播矩阵

1. 内容营销:

短视频孵化:联合抖音、视频号等平台,发起#文化城寻宝记”话题挑战,邀请乡村网红拍摄非遗技艺教学、萤火虫观测等内容,播放量目标2026年突破1000万次 。

事件营销:每年举办“文化城IP狂欢节”,融合非遗展演、IP新品发布、萤火虫灯光秀,邀请全国媒体进行直播报道。

2. 渠道拓展:

全国性展会:参与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,设立“生态文化城专区”,重点推介萤火虫IP及非遗产品。

跨界合作:与知名文旅IP(如故宫文创)联名开发“生态+国潮”系列产品,入驻一线城市高端商场体验店。

第七条 消费转化机制

1. 激励体系设计:

消费贡献股:居民通过推广IP产品(如每成功推荐1笔订单)、参与非遗服务(如担任体验师),每季度增发500股消费贡献股,可兑换股权或消费券。

积分兑换:用户在子平台消费IP产品可累积积分,积分可兑换萤火虫栖息地游览权益、非遗体验课程等。

2. 数据驱动运营:

子平台“文化IP数据分析模块”实时监测产品销量、用户评价,每季度生成消费趋势报告,指导IP产品迭代。

对复购率3次的用户,推送定制化IP产品(如刻有姓名的老槐树木雕),提升用户粘性。

第四章 管理与保障

第八条 版权保护与授权

1. IP授权管理:

制定《文化IP授权管理办法》,明确授权范围(如实体产品生产、数字内容创作)、期限(通常3-5年)及分成比例(授权费按销售额的5%-10%收取)。

建立“文化IP授权平台”,入驻企业需提交产品设计方案,经丙方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IP标识。

2. 侵权防范:

与司法部门合作建立IP维权快速通道,定期开展市场巡查,打击仿冒产品。

对违规使用IP标识的企业,取消其接入子平台资格,并追究法律责任。

第九条 评估与迭代

1. 效果评估指标:

文化价值:非遗技艺传承人数量增长率、IP故事传播覆盖率。

市场表现:IP产品年销售额、子平台文化IP专区交易额。

生态效益:萤火虫栖息地游客量、IP产品生态材料使用率。

2. 动态优化机制:

每年度召开IP发展研讨会,邀请专家、消费者代表参与,根据评估结果调整IP开发方向。

每两年修订《文化IP培育与运营指南》,纳入新技术(如AI设计工具)、新消费趋势(如零碳IP认证)。

第五章 附件

1. 《文化IP资源普查操作手册》

2. 《非遗技艺数字化技术规范》

3. 《文化IP授权合同模板》

4. 《文化IP产品开发流程指南》

甲方(公章):县人民政府

(授权生态公司公章):生态发展有限公司

负责人:____

乙方(公章):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领导小组

授权代表:________

丙方(公章):生态农业集团

(持股合作社公章):生态民生持股合作社

负责人:____

签署日期:2025________

(注:本指南需与《全国统一大市场子平台运营管理办法》《生态种养消费适配标准手册》协同实施,形成“文化-生态-消费”闭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