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解读 >> 实施方案

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 计划)无边界虚拟康养园实施方案

  • 2025-08-28 17:39:44 18

为落实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 计划)与无边界虚拟康养园的深度融合,方案以《乡村振兴发展报告 (1).docx》中 土壤经济”“公等经济”“资产数字化”“公信公等公约为核心理论支撑,围绕 “10 万亩地生态数据虚拟化、3 万人自给互动数字化、老年人老有所为平台线上化,构建跨时空、无边界的虚拟康养场景,让老年人通过虚拟空间参与生态修复、自给生产、社群互助,实现 再创造、再奉献、再融入,以下为具体实施方案。

一、方案总则

1.1 核心定位

以报告 土壤经济理念为根基,将 10 万亩土地生态修复数据(土壤质量、植被生长、水系治理)实时接入虚拟康养园,打造 虚拟生态观测 - 远程参与 - 实体反馈闭环,让老年人足不出户认领生态养护任务(如虚拟浇水、病虫害预警);以 公等经济为准则,将 3 万人自给生产(种植、手工、加工)转化为虚拟互动场景,实现 虚拟订单 - 实体生产 - 数字兑换互通,老年人可在线匹配适己的轻量自给项目;以 资产数字化为路径,为老年人搭建无边界六维平台(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项目、商品、服务),将其技能(种植经验、手工技艺、健康知识)转化为虚拟数字资产,在线接单、传授技能;以 公信公等公约为社群内核,构建 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的虚拟互助社群,通过线上议事、积分互助,达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老年人价值再生的无边界康养目标。

1.2 总体目标

方案分四阶段推进,各阶段锚定虚拟康养园与 2863 计划协同指标:

筹备规划期(第 1 1-6 个月):完成 10 万亩地生态数据采集(土壤、植被、水系数据覆盖率 100%)、3 万人(含老年人)虚拟需求调研(老年人虚拟功能偏好:语音交互占 85%、轻量操作占 90%)、虚拟康养园基础架构搭建(含生态、自给、银发、社群四大虚拟模块),老年人六维平台线上框架成型(资金 / 技术模块上线)。

建设落地期(第 1 7 - 2 12 月)10 万亩地生态数据全量接入虚拟康养园(实时更新频率≥1 / 小时);3 万人自给虚拟场景落地(虚拟种植、手工工坊上线,老年人参与率≥60%);老年人六维平台全模块运营(商品 / 服务模块实现 虚拟下单 - 实体交付,服务老年人≥5400 人);虚拟社群启动(银发互助圈”“生态交流群上线,日活跃率≥70%)。

运营优化期(第 3 1-12 个月):虚拟康养园生态参与人次≥10 万(老年人贡献占比≥40%);3 万人自给虚拟订单带动实体增收≥400 万元(老年人手工 / 种植成果占比 35%);老年人数字资产交易额≥200 万元(技能变现占比 60%);虚拟社群形成 公信公约(老年人议事参与率≥85%),理想社群认同度≥98%

长效融合期(第 4 1-12 个月):形成 “2863 + 虚拟康养园标准体系(含数据接入、虚拟运营、银发赋能规范);虚拟康养园模式向 20 个同类区域推广(输出数据接口、运营方案);老年人数字资产纳入文化城核心价值(如 虚拟银发荣誉体系),成为 无边界理想康养的标杆。

二、实施阶段与核心任务

阶段 1:筹备规划期(1-6 个月)—— 数据采集,架构搭建

核心任务 1:生态与自给数据采集(衔接 土壤经济

2863 生态数据中心联合农业院校开展工作。1-3 月完成 10 万亩地生态数据采集:参照报告 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,通过物联网设备(土壤传感器 500 个、植被监测摄像头 300 个、水系流量计 200 个),采集土壤有机质含量、植被生长周期、水系流速等核心数据,建立 生态数据中台;同步采集乡村衔接资源(如周边农户种植数据、手工原料产量),标注 虚拟生态认领区(每 50 1 个虚拟单元)。

4-6 月完成 3 万人自给数据采集:调研老年人技能(农村老人种植 / 养殖经验、城市老人医疗 / 手工技能)、自给需求(老年人偏好 轻量种植 - 虚拟管理”“手工接单 - 居家生产),建立 自给数据清单;对接实体生产基地(10 万亩集中基地、乡村农户庭院),确定虚拟订单与实体交付的衔接流程(如虚拟下单后 24 小时内实体原料配送上门)。

核心任务 2:虚拟康养园技术架构搭建

2863 数智团队联合科技企业开展工作。1-4 月搭建 云基架构:采用 边缘计算 + 云端存储,确保 10 万亩地生态数据实时传输(延迟≤10 秒);开发适老虚拟终端(含 TV 端、手机端、平板端),功能聚焦 大字体、语音控制、一键操作,老年人学习成本≤30 分钟。

5-6 月搭建四大虚拟模块框架:

• 生态模块:开发 虚拟生态地图(标注 10 万亩地分区、生态数据实时显示)、认领养护功能(老年人可认领虚拟单元,完成浇水、除草等任务);

• 自给模块:开发 虚拟工坊(手工订单发布、原料预订)、庭院管家(虚拟种植进度跟踪、采收提醒);

• 银发模块:搭建六维平台线上框架 —— 资金模块(虚拟互助基金申请入口)、技术模块(适老工具教程、数字技能培训)、人才模块(银发人才库线上匹配);

• 社群模块:开发 虚拟议事厅(重大事项投票)、互助广场(需求发布、技能分享)。

核心任务 3:老年人虚拟需求与技能匹配

2863 银发服务中心联合老年协会开展工作。1-3 月调研老年人虚拟偏好:通过入户访谈(覆盖 9000 名老年人)、线上问卷(健康老人),摸清老年人 虚拟交互习惯80% 偏好语音指令、75% 偏好短视频教程)、参与意愿(健康老人愿参与生态认领 / 手工接单,半失能老人愿参与轻量互助如线上陪伴)。

4-6 月建立 虚拟技能库:将老年人技能(如 70 岁农村老人的水稻种植经验、65 岁城市老人的中医理疗知识)转化为虚拟课程、在线服务项目;对接实体资源(如手工原料供应商、有机肥料厂家),确保虚拟订单下达后,实体物资 48 小时内送达老年人家庭。

阶段 2:建设落地期(第 1 7 - 2 12 月)—— 虚拟落地,双向联动

核心任务 1:生态数据接入与虚拟养护落地

2863 生态运营中心联合数智团队开展工作。7-12 月推进 虚拟生态运营10 万亩地生态数据全量接入虚拟康养园,虚拟生态地图实时显示土壤湿度(如某区域湿度≤60% 时,触发 浇水提醒)、植被生长状态(如果树结果期标注 预计采收时间);上线 生态认领功能,老年人可认领虚拟单元(1 个单元对应 10 亩地),完成虚拟浇水(同步触发实体灌溉设备启动)、病虫害预警(通过虚拟摄像头识别病虫害,推送防治建议),每完成 1 次任务获 生态积分(可兑换实体有机农产品)。

次年 1-6 月优化 虚实联动:根据老年人反馈,简化认领流程(从 5 步减至 3 步)、增加 生态成果展示(认领单元每月推送生长报告);组织 虚拟生态节(每季度 1 次),老年人在线分享养护经验,优秀者获 银发生态卫士虚拟勋章,可兑换实体生态研学名额。

核心任务 2:自给虚拟场景与实体协同

2863 自给运营中心联合供应商开展工作。7-12 月上线 虚拟自给场景

• 虚拟种植:老年人通过 庭院管家选择种植品种(如番茄、青菜),平台推送虚拟种植教程(短视频 + 语音讲解),同步配送实体种苗、改良工具,种植进度实时更新(如 播种第 10 天:需施肥),采收后可通过虚拟平台预约收购(实体基地上门采收,兑换积分 / 现金);

• 虚拟手工虚拟工坊发布订单(如非遗剪纸、草药香囊),老年人在线接单,平台配送原料包,完成后寄回验收,合格产品通过虚拟商品平台销售,收益 80% 归老年人。

次年 1-6 月深化 产销闭环:上线 自给直播功能,老年人可直播种植 / 手工过程,吸引文化城居民下单;建立 虚拟质检机制(通过照片 / 视频审核产品质量),确保实体产品达标率≥95%;老年人自给参与率从 60% 提升至 75%,虚拟订单月均≥3000 单。

核心任务 3:老年人六维平台线上运营

2863 银发服务中心联合运营团队开展工作。7-12 月落地 线上服务

• 资金平台虚拟互助基金上线申请入口,老年人可在线提交项目申请(如手工工坊启动资金),平台 48 小时内审核,资助金额 500-3000 / 项目;

• 技术平台:上线 适老教程库(短视频教学:如虚拟平台操作、电动工具使用),配备线上客服(语音应答,24 小时响应),老年人技术掌握率≥90%

• 服务平台银发互助功能上线,健康老人可在线提供 健康咨询”“手工教学,半失能老人可发布 陪伴需求,每完成 1 次服务获 互助积分(可兑换虚拟课程、实体服务如上门理发)。

次年 1-6 月优化 平台体验:增设 方言语音交互(覆盖 8 种主流方言)、一键求助功能(紧急情况直接连接客服);平台服务老年人从 5400 人增至 7200 人,满意度≥90%

阶段 3:运营优化期(第 3 1-12 个月)—— 价值深化,社群成熟

核心任务 1:虚拟生态价值转化(衔接 资产数字化

2863 生态运营中心联合品牌团队开展工作。1-6 月推进 生态数字资产化:将老年人虚拟养护成果(如认领单元植被存活率≥90%)转化为 生态数字勋章,可在虚拟平台兑换实体权益(如 10 万亩地生态研学、有机蔬菜年卡);开发 生态认养虚拟项目(城市家庭认养老年人养护的果树,认养费用于老年人虚拟设备升级),年认养量≥1500 户。

7-12 月扩大 生态影响:将虚拟康养园生态数据接入地方环保平台,成为区域生态监测样本;组织 虚拟生态论坛,邀请老年人分享养护经验,线上直播观看量≥50 万人次;老年人参与生态贡献占比从 40% 提升至 50%,生态积分兑换率≥85%

核心任务 2:自给虚拟经济与银发赋能

2863 自给运营中心联合电商团队开展工作。1-6 月升级 虚拟自给:上线 银发创业专区,老年人可申请虚拟店铺(销售手工品、种植成果),平台提供免费流量扶持;开发 数字技能认证,老年人通过虚拟课程考核(如手工标准化生产)后,获认证证书,接单优先级提升 30%

7-12 月深化 价值变现:对接外部电商平台(如社区团购、有机商城),老年人虚拟店铺产品同步上线,年销售额≥300 万元;培育 虚拟创业榜样10 个),如 “70 岁手工达人线上店铺月销 5 万元,编制《银发虚拟创业指南》,供其他老年人复制;老年人数字资产交易额从 200 万元增至 350 万元,技能变现占比保持 60% 以上。

核心任务 3:虚拟社群与公信体系构建(衔接 公信公等公约

2863 社群运营中心联合老年人代表开展工作。1-6 月完善 虚拟议事:制定《虚拟社群公信公约》(含虚拟订单公平分配、互助服务规范),重大事项(如虚拟项目新增)通过 虚拟议事厅投票,老年人参与率≥85%;建立 虚拟监督团20 名老年人代表),监督虚拟平台运营(如资金使用、订单分配),整改率 100%

7-12 月强化 社群共鸣:举办 虚拟银发文化节,老年人在线展示手工、表演才艺,吸引文化城居民、外部用户参与,参与人次≥10 万;开设 银发电台(虚拟直播),老年人分享生活故事、生态感悟,每周 1 期,收听率≥80%;虚拟社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