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告 > 政策与规划文件

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(2863计划)七级管理组织架构全国规划方案

  • 2025-08-26 05:08:18 17

一、战略背景:生态文明与数字中国的双重机遇

 

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数字技术革命交织的背景下,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中国战略深度融合,推出“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”(2863计划)。该计划以全国2863个区县为基本单元,构建七级管理组织架构,打造“生态保护—数字创新—民生改善”的全域协同体系,实现每个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服务3万人规模、自给自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,为“双碳”目标、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国家级解决方案。

 

二、核心理念:七级架构驱动全域协同发展

 

(一)全国统筹层(第1级)

 

定位:全球生态治理与战略枢纽

核心机构:

 

- 战略决策委员会:由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监督办公室领导,成员包括部委代表、院士专家、跨国企业领袖,负责审定全国产业规划、技术标准与跨境协作政策。

- 运营管理中心:下设六大专业库管理局(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项目、商品、服务机构),统筹18万家入库企业(每库3万家),建立全国生态资产交易清结算系统。

- 技术研发中心:联合中科院、清华等机构,攻关量子碳计量、元宇宙生态修复等技术,年投入研发经费超50亿元。

- 国际事务部:对接联合国环境署、APEC等国际组织,主导制定《全球生态数字资产公约》,推动人民币在跨境碳汇交易中的应用。

 

关键任务:

 

- 制定《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建设国家标准》,明确3万人规模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的空间布局、能源自给(光伏+地源热泵)、食品自给(垂直农场+智能养殖)等技术规范。

- 建设“全国生态大脑”,实时监控2863个文化城的碳汇、能耗、康养服务数据,实现资源动态调配。

 

(二)省级枢纽层(第2级,31个省级中心)

 

定位:区域资源统筹与产业协同中枢

核心职能:

 

- 技术转移平台:建立省级技术交易中心,年转化生态技术成果超200项(如贵州喀斯特生态修复技术、浙江竹林碳汇开发技术)。

- 产业基金运作:设立不低于50亿元的省级生态康养基金,重点支持“生态+数字”项目,如云南元宇宙茶旅、内蒙古草原碳汇NFT

- 人才智库:联合本地高校开设“数字生态”专业,年培养5000名复合型人才,建立“省级专家下沉机制”,每县派驻技术顾问。

 

自给自足支撑:

 

- 统筹省内农产品供应链,如河南联动10万亩智慧农场,保障省级文化城80%食材供给;广东依托海上风电,实现文化城100%能源自给。

 

(三)市级创新层(第3级,333个地市级中心)

 

定位:特色产业孵化器与区域标杆打造

核心任务:

 

- 碳汇交易中心:开发地方特色碳汇产品,如福建林业碳汇、青海光伏碳汇,年交易量占全省30%以上。

- 数字孪生中台:为每个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建立生态数字孪生模型,实时监测森林覆盖率、水质等指标,预警生态风险。

- 标杆项目:

- 云南普洱:建设“元宇宙茶博园”,联动300个茶园,实现茶叶从种植到康养产品的全链条数字化,年接待康养用户50万人次。

- 贵州六盘水:依托气候资源,打造“中国凉都数字康养平台”,年服务长三角、珠三角候鸟人群20万人。

 

(四)区县执行层(第4级,2863个区县级DAOs

 

定位:落地执行与产业聚合

准入标准:

 

- 注册会员≥1万人(覆盖30%以上户籍人口),共建企业≥1000家(含农业、医疗、文旅企业)。

核心设施:

- 智慧服务平台:集成政务、康养、电商功能,实现居民需求“一键响应”,如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数字化平台,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。

- 分布式仓储网络:建设冷链物流中心、光伏储能站,保障文化城生鲜产品48小时直达、应急能源储备7天以上。

自给方案:

- 建设10公顷垂直农场+5公顷智能养殖场,满足3万人80%蔬菜、50%肉蛋奶需求;屋顶光伏+社区储能系统实现能源自给率≥95%

 

(五)基层服务层(第5级,街道/乡镇级办事处)

 

定位:需求对接与社区治理

服务体系:

 

- 1+N”工作组:1个综合服务平台(负责政策落地)+N个专项组(康养需求调研、企业入驻审核、生态行为记录)。

- 15分钟康养圈:设立社区康养驿站,提供中医理疗、健康监测等服务,联动县域医院建立远程诊疗系统。

激励机制:

- 建立“生态积分系统”,居民参与垃圾分类、种植碳汇树等行为可兑换康养服务或数字权益,年人均积分兑换率≥70%

 

(六)末梢治理层(第6级,社区/村级服务站)

 

定位:最小单元服务与生态自治

核心模式:

 

- 3万人生态社群”:以小区/自然村为单位,通过BSN-DID数字身份系统管理居民,建立“空间换时间”互助养老机制(如年轻居民照顾长者可积累“时间积分”,未来兑换服务)。

- 微型循环经济:建设社区厨余垃圾处理站(日处理5吨)、分布式光伏电站(装机容量500kW),实现垃圾减量率≥60%、可再生能源占比≥80%

 

(七)技术支撑层(第7级,全域数字基建)

 

定位:全链条技术保障

核心技术:

 

- Web3.0身份系统:整合公安部BSN实名认证与DID技术,实现“一人一码”,跨文化城康养服务无缝衔接,年认证量超10亿次。

- 四维溯源管理:依托天河一号超算,对食品、碳汇、康养服务进行“生产-流通-消费-碳足迹”全链条追踪,数据存储周期≥10年。

- 数字孪生中台:实时映射全国生态资源,每10分钟更新一次数据,为灾害预警、产业调度提供精准支撑。

 

三、创新亮点:数字化驱动的产业革命

 

(一)技术赋能体系

 

1. Web3.0身份系统:

- 接入医保、交通等政务数据,实现康养服务“一码通办”,如异地就医报销时效从7天缩短至2小时。

2. 四维溯源管理:

- 云南咖啡实现“种植碳汇值—加工能耗—运输里程”全记录,产品溢价率提升25%

3. 数字孪生中台:

- 黄河流域生态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模拟水情,预警准确率达98%,减少洪涝损失超10亿元/年。

 

(二)产业创新模式

 

1. 共建企业联盟:

- 吸引10万家企业(如万科、阿里、同仁堂)加入,形成“生态资源方+技术方+服务方”联盟,年协同项目超5000个。

2. 生态银行体系:

- 陕西榆林将煤矿塌陷区修复为生态公园,生成碳汇NFT拍卖,年收益超2亿元,反哺社区建设。

3. 社群经济模型:

- 浙江安吉社区通过“竹林碳汇积分”激励居民护林,竹林固碳量年增15%,居民年增收超5000元。

 

(三)政策保障机制

 

1. 财税支持:

- 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税收地方留存部分50%返还,专项用于智慧农业补贴,如山东寿光蔬菜大棚智能化改造补贴率达30%

2. 金融创新:

- 发行“生态数字资产凭证”,河南试点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,年发放贷款超50亿元。

3. 数据开放:

- 打通公安、卫健、交通数据接口,贵州试点“康养需求—医疗资源—交通调度”智能匹配,跨城康养效率提升40%

 

四、战略价值:开启三个新篇章

 

(一)生态文明新篇章

 

- 2027年目标: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率提升40%,碳汇交易量突破10亿吨,建成100个国家级碳中和社区(如北京园博园文化城)。

- 长期价值:构建覆盖960万平方公里的生态数字化管理体系,年固碳量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10万平方公里。

 

(二)民生福祉新篇章

 

- 就业与增收:创造1200万个就业岗位(含500万数字岗位),农民人均增收35%,如四川雅安茶农通过数字化康养产业链,年收入从2万元提升至5万元。

- 服务网络:建立覆盖5亿人口的智慧康养网络,慢性病管理覆盖率达80%,社区应急响应时间≤10分钟。

 

(三)国际影响力新篇章

 

- 标准输出:主导制定50项康养产业国际标准(如《元宇宙康养服务规范》),吸引30国加入“全球数字生态联盟”。

- 人民币国际化:推动生态产品跨境结算中人民币使用率突破30%,年结算规模超5000亿元。

 

五、行动号召:共绘数字生态新图景

 

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监督办公室与2863计划领导小组诚邀:

 

- 地方政府:共建省级枢纽与市级创新中心,共享生态产业红利;

- 科研机构:参与技术攻关与标准制定,优先转化科研成果;

- 领军企业:加入共建企业联盟,拓展“生态+数字”市场;

- 社会资本:参与绿色基金与数字资产交易,共享生态经济增值。

 

让我们以七级管理架构为支撑,以数字技术为引擎,共同构建“人、城、境、业”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,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方案!

 

数智生态养生文化城2863计划领导小组

上一篇 +

下一篇 +